很大一部分人会有被害心理,总有一种受害者意识,当然如果这种行为过分就会变成被害妄想。所以很多精神疾病就是走的有些过了,并不代表不能好转,自己走进死胡同,自己也能走回来,当然有老师的引导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有被害这心理有怎样的表现呢?

缺乏对其他人的信赖,即使包括最亲近的人,因为多数时候的伤害都是来自于家庭父母的控制。性格多敏感、容易猜忌,即使别人没有说自己,也会想到他们是在议论我。有不少妄想的人,内心可能有一些其他人认为是不可告人之秘密,羞耻心、内疚感和恐惧感非常强,很怕人知道。这部分人往往处于恐惧状态,感觉被人议论、诬陷、遭人暗算,敏感、多疑、自尊心强。

怎样改变这种状态?首先有被害妄想的人多数都是父母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度保护,什么都不用孩子做,但是有一点孩子必须听我的。我可以给你最好的吃穿玩乐,最好的学校,你一定要给我听话,考出父母要求的成绩。慢慢的期望越来越高,孩子会达不到,妈妈就会焦虑,当然孩子会更焦虑,更会逼着自己学习,一定要用更好的成绩证明给妈妈看,证明给自己看,否则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给自己过高的目标自己达不到就会自责,内疚,否定自己,对自己失望,乃至绝望。

还有一点是孩子在怀孕期间妈妈的焦虑紧张恐惧担心会影响到孩子,所以胎教就是要母亲保持一个快乐宁静的心。避免生气,情绪稳定才会生一个宁静快乐的孩子。在早期养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古人讲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说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当然我说的教育是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刻意的学什么课程。现在教育多数都是父母在忙自己的事情,冷漠孩子。有的会说你不要上这里,不要碰那个,总是给孩子惊吓恐惧,父母当然是好心,可是就是这样把孩子探索的心给泯灭了。最后孩子不敢和别人交往,不敢出门,不干工作,父母还一脸嫌弃,忘了这些恐惧都是谁给孩子种下的种子。

所以想改变这种情况,我更注重家庭治疗。找到父母控制的方面,让父母学会放手,我咨询中遇到很多父母,即使孩子都结婚了,如果买衣服还得听他的,否则就会大闹一顿,孩子出去应酬,一个小时甚至打十个电话,和谁吃的饭都需要一一汇报。把孩子恨得死去活来,这样的父母还从不检讨自己,把自己的控制当成是爱孩子,谁会受得了这样的爱,这样的孩子不恨父母才怪。所以父母的放手才是孩子走出来的第一步,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没有问题,那么就需要孩子做漫长的心理咨询,才能走出来。

对于那些不想变的孩子的父母,如果你独立了或者工作了,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这部分对于成年孩子适用。就学会转变自己的心念,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种变态的爱,我们知道父母是为我们好,尽管我们认为他一直是对我不好,一直想控制我,想害我的,通过情绪的释放,找到问题的根源,慢慢的分析,跳出被害者思维。看到此刻我是大人了,我不是五岁或者十岁,我能够反抗了,我是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的。跳出自己的习得性无助,当然很难,通过心理老师的慢慢陪伴,就会跳出来,做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跳出了加害者和被害者的思维,我们才会和所有人平安相处,当然首先是自己内心合一,自己内心和谐,不谴责自己,不自责,不内疚,不羞愧,我自己内在和谐了,就会和外在和谐。

我们恐惧就会吸引到负面的事件,我们会觉得我们的担心恐惧是对的,因为它真的发生了,所以要为自己的思想负责,无论我们想什么都会成真,只是多数人想的都是挫折困难,所以他的前面才会有那么多的挫折。回头想一想,看看此刻我们的苦难,有多少是自己想要的,知道了这一点,就要明白自己要为自己的想法负责,当出现负面想法时,随时修正他,我们自己是创造者,没有另一个神来主宰我们自己的命运,所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逃避,我们的人生才会是我们想要的,记住一点我们今天所有的想法,都在创造着我们的明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