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 冉 马依钒 李亚云 胡庆芳 丁桂玲 王凌云

“扎实开展‘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以‘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努力打造勤政务实、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论述在代表委员中引发热议,一致表示,必须驰而不息地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以优良党风政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干部作风反映的是党性、体现的是修养、展现的是形象,事关一个地方的风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市人大代表、息县县委书记金平感慨良多,“我市把今年作为‘干部作风提升年’,并从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入手,着力解决政策梗阻、失责失信、流程不优、为官不为等突出问题,以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精神打一场作风建设攻坚战,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这一点,在息县过去一年的发展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诚然如此。去年以来,我市上下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办成了一批大事要事:明港机场正式通航,出山店水库主体竣工,信阳火车站北站房投入使用,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从解决问题入手,从小事细节做起,努力以干部作风的大提升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今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掷地有声的话语犹在耳边,一串串喜人数字已然跃然纸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539.75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居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顺利实现“开门红”。

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变化是最满意的答卷。

“干部作风真的变了!”说起基层作风转变,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22年的市人大代表、淮滨县固城乡张井村党支部书记郑熙彬深有体会。

近两年,张井村不但修通了贯通全村11个村民组、9.8公里的道路,而且一个多月就完成了路两边各3米的路肩培土,正是干部作风转变、群众心齐气顺的结果。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涉及征地、砍树、赔青的群众,都全力支持相关部门的工作。”再次提起,郑熙彬仍然感怀满满。

两会上的好声音,是全市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的生动缩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作为‘一号工程’。十件实事,件件具体实际、件件关乎发展、件件温暖民心。20个重大项目建设,亮明时间节点,进行自我加压,目标任务清晰明了。”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冯磊由衷地说。

冯磊同时坦言,要将报告中的要求落实好,将惠民实事做好,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懒政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党员干部应当积极履职尽责,增强大局意识,跳出条框,避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作风建设。一方面让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转变作风提能力,另一方面切实解民难、化民忧,将国家政策和管理区发展思路宣传到每家每户,让更多的群众惠及改革发展的成果。”市人大代表、上天梯管理区党委书记梁玉峰表示,党员干部需要的就是实干,通过实干,将蓝图变为现实。

今年年初,上天梯管理区在全区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大宣传”活动,一名科级干部和两名股级干部组成一个工作组,负责两个村民组。十天时间,全村干部走村入户,入户率达94%,排查出十大类共5700多个问题,现场解决920个。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市人大代表、浉河区五里墩街道民族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叶林认为,建立抓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要抓督查,二要抓典型,三要抓长效。要常态化查处政策梗阻、有法不依,流程不优、躲事推责等突出问题,对敢于担责、敢于担难的干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对于为官不为、弄权勒卡的干部要公开曝光、严肃查处,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入手,聚焦关键领域,抓实关键举措,用好关键手段。

叶林说,老百姓最担心作风建设走过场、一阵风。近年来,作风建设都是从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严抓严管,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如办事越来越方便、干部越来越亲民等,老百姓都有切身感受,“希望这样的变化一直持续下去。”

作风建设带来的变化无处不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一网通办”事项962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5个工作日,全市市场主体达27.5万户,同比增长14.2%。

干部作风的普遍提升,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是一颗定心丸。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任务、重点工程项目列入‘干部作风提升年’联合重点督查内容,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这让我们民营企业家很受鼓舞。”市政协委员、信阳民企商会会长杨乐告诉记者。

在杨乐看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不断向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评价权力交给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评价政府部门,这体现了我市‘刀刃向内’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决心。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地位也得到了体现,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做好民营经济,为造福信阳、添彩中原贡献更大的力量。”杨乐说。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一系列重大决策、一项项具体部署,都化为令行禁止的行动、铿锵发展的动力。新时代,信阳正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不松劲、不停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前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