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贺庄村,时年82岁的李业兰在街头劝说智障儿子(弃婴)回家)。 时年80岁的杨百堂被诊断为食道癌晚期,2015年7月份才做了手术;82岁的李业兰腰部受重伤,至今还直不起腰来。这一对身体状况很差,经济并不富裕的耄耋夫妇,晚年却在为一个智障弃婴辛勤忙碌着,不离不弃。image.png图为80岁的杨百堂在为智障儿子(弃婴)刮胡子。 1979年农历二月初三早上,李业兰打开用棉槐树枝做的栅栏大门,看到一个用破旧深蓝绒衣包裹的婴儿,从脐带判断,孩子刚出生不久。李业兰抱到屋里,发现孩子冻得已经不会哭了。看着奄奄一息的婴儿,夫妻俩动了恻隐之心,收养了这个孩子。起名杨代成,寓意干什么什么成(成功)image.png杨百堂夫妇在观看年轻时的图片。 当时,他们已经有了5个孩子,大女儿15岁,小儿子才3岁。但是从小到大,夫妻俩对待小代成比亲生的还亲。上世纪80年代,奶粉、炼乳和麦乳精属于高档消费品,不好买,夫妻俩省吃俭用托亲戚到城里买了给小代成吃,可以说,他们把最好的都给了小代成。image.png时年82岁的李业兰(中)叮嘱智障儿子(弃婴)注意事项。 那个年代,家里来客人,西红柿拌白糖是很奢侈的一道菜,因为白糖是凭票供应的。当客人走后,夫妻俩就把剩下的几片西红柿留给小儿子,小儿子接过来三口两口解决掉,放下盘子后,姊妹几个才端起盘子,舔食盘底。三姐杨立秀回想起父母的“偏爱”,还有点“心酸”。现在虽然生活好了,每次吃饭,夫妻俩还是习惯性地往小代成碗里夹肉。有点好吃的,总是留给小儿子。image.png杨百堂夫妇和智障儿子(中、弃婴)在大门口聊天。 小时候,小代成和别的孩子没有区别,5岁后发现孩子反应迟钝,经医生诊断,是智障儿童,智力只相当于几岁儿童。有人建议孩子还小,赶紧送福利院。但他们一家人和孩子已经有感情了,舍不得。杨百堂1岁多时母亲去世,是父亲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把他抚养成人,他深深体会到了没有娘的痛苦。如果送出去,孩子更成了没娘的孩子了。这一留,就是39年。image.png夫妻俩还伺候有哮喘的叔伯大哥,为叔伯大哥烙煎饼,送饭,冬天的棉袄、棉裤都是李业兰给做的。那个年代孩子多,还要伺候老人,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七十年代,身为村干部的杨百堂带头,带领24户村民搬到“兔子不拉屎”的北岭上,腾出了20多亩“好地”,如今这些地块依然是本村最好的耕地。这个举动可以看出那一代人的胸怀。前两年村里给智障儿子办低保。杨百堂老人说:有政府的好政策,有亲朋好友的帮助,孩子的后半生会幸福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