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过一个名为“江湖诗派”的团体,这个诗派的诗人多为身份卑微的底层人士,他们以江湖习气标榜,表达出不与当权者为伍的思想。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代表人物叫做戴复古,他活了八十多岁,但是有四十多年都在行走江湖。

戴复古的家乡是今天的浙江台州,南宋时期台州文风炽盛,科举之风盛行,几乎家家户户皆以科举为荣。在南宋的153年间,台州考中进士的有550人之多,真是名副其实的“进士村”。但这里偏偏有个异类,他不考科举,终日吟诗作对,这个人就是戴复古的父亲戴敏才,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戴敏才弥留之际,唯一担心的就是儿子太小,自己的诗歌要失传了。不过戴复古没有让他父亲失望,他继承了父亲的诗歌天赋,后又拜在陆游门下学习,诗歌境界日益精进,达到了“自有清远之致”的境界。

与父亲相比,其实戴复古内心对仕途还是有很多羁绊的。他最初去过京城临安寻找前途,期望可以一举成名。但是到了以后才发现,像他这种有才华的人,满大街都是。可能当时在大街上发生口角,双方对骂都是用作诗的方式吧!在这里空等了几年,戴复古灰溜溜的离开了临安。后来宋金战事日起,戴复古又想弃笔从戎,走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但是还是失败了,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活计鱼千里,空言水一杯”。不过经过此番游历,戴复古既见识到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纸醉金迷,又见识到了前线百姓遭受战争的苦楚,这极大的刺激到了戴复古,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篇《频酌淮河水》、《淮村兵后》、《盱眙北望》等。也正是因为有了此番经历,彻底破碎了他的仕途梦,戴复古才开始了他真正游历江湖的道路。

戴复古曾先后三次出游,历时长达四十年。他行走在全国各地的路上,同时灵感也在时刻得迸发着。但是这一路也无比艰辛,他曾经也有过停下脚步的想法。根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戴复古曾经游历至江西武宁时,被当地的一家富豪相中了,富豪想招他当上门女婿。这个富豪的女儿不仅貌美,而且颇有诗文才华,与戴复古很有共同语言。于是戴复古就留在了这里,一待就是两三年。然而安逸的生活过得太久了,戴复古的那颗心又开始躁动不安起来。有一日他突然要告辞离开,他说他其实已经在老家娶妻生子了。富豪岳父勃然大怒,但他女儿却平静得安抚愤怒的老父,然后替戴复古打点行李,她为戴复古作了一首诀别词“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而后便赴水而死。这次骗婚事件,成为了戴复古身上的一个骂名。但真当戴复古回家以后,家中的情况更惨。

戴复古第一次游历归家以后,发现结发妻子已经病逝,他的两个孩子都由亲戚家抚养。他在妻子坟前,悲痛得写道:“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众人都以为他悔改了,但是戴复古在家里没过多久,就第二次出去游历了。他说“到底闭门非我事,白鸥心性五湖傍”,这次一走,就是二十年。这第二次的游历,是戴复古诗歌的鼎盛期,他结识了一大批同期的诗人,他们或结由社,或互相品评诗稿,在文坛中逐步形成了江湖诗派。等他第二次归家时,孩子早已成家立业,他又感慨道:“三年寄百书,几书到我屋”,这让人觉得像是有人逼迫着不让他回家似的,其实不让他回家的,还是他自己。

第三次出外游历时,戴复古已经六七十岁了,不得不感慨他的身体真硬朗,估计是常年在外锻炼的结果。这一次出游后,戴复古赢得了满世虚名,终于心满意足,“落魄江湖四十年,白头方办买山钱”,他归隐委羽山,终日与儿孙及家乡至交诗词唱和,颐养天年。回想戴复古这一生,半辈子都是在路上,那往事像梦一般得一幕幕浮现,不知戴复古心中会作何感想?这率性的江湖行,到底是真性情?亦或是荒唐事?

关于戴复古的“骗婚行为”,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