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的出生年月日不详,但是发生“彘之乱”的那年,他应该岁数还不大。他的父亲周厉王因为激起了国人的暴动,不得不跑路到了彘地。余怒未消的国人到处寻找当时还是太子的周宣王,他们要拿周宣王出气。还好召穆公十分忠于周王室,他将周宣王藏于自己家中,并将自己的儿子拉出来当了替死鬼,国人杀掉了“冒牌周宣王”后心满意足的离去了,而真正的周宣王此时正躲在某个阴暗的角落中瑟瑟发抖。

“彘之乱”爆发以后,周厉王是不敢再踏入国门半步了,西周出现了王位虚置的局面。于是诸侯们推举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共和局面持续了十四年,此时的周宣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在周、召二公的推举下,周宣王继位。想必周宣王这些年来,在召穆公家中受到了不少教诲,对于自己父亲周厉王的胡作非为肯定也嗤之以鼻。周厉王是如何执政的?这个周厉王为了与民争利而搞出了一个“专利法”,垄断了山林川泽,禁止国人以此为生。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十分落后,你让这群以农耕渔猎为生的人失去了山林川泽,岂不是活活断了他们的生路?如此以来,国人肯定要骂周厉王了。但是周厉王采用严刑峻法监督社会,谁敢骂就掉脑袋,吓得百姓们连话都不敢说了,走在路上只能“道路以目”。最终国人彻底爆发了,周厉王狼狈出逃,年幼的周宣王也差点被杀。

周宣王对于“彘之乱”肯定心有余悸,他上台以后,启用了一大批贤臣,同时在军事上借助诸侯的力量,讨伐那些少数民族政权,周王室的国力得到了暂时的恢复,甚至一度呈现出“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局面,历史中将这段时间叫做“宣王中兴”。平心而论,这场中兴确实只能算作昙花一现,而且周宣王的晚年非常昏庸。但是与他那个坑儿子的爹相比,他也算不错了,然后王位就传到了大名鼎鼎的周幽王手中。

其实早在周幽王出生的时候,周宣王就觉得他是个祸害,想把他扔了。当时王后怀胎未满就生下了周幽王,这种现象咱们现代人叫做早产,但是当时可没有这个名词,怀胎不够十个月或者超过十个月都会让他们感到惶惶不安,于是周宣王就向大臣询问这是什么征兆?大臣也是不懂装懂,他们说如果孩子身体残疾,则预示着国泰民安;如果孩子身体健康,则是亡国征兆。周宣王一看周幽王身体健康,为了江山社稷,他就打算大义灭亲。这时候大臣仲山甫站了出来,他阻止周宣王道:“你一把年龄了还没有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个孩子你再把他扔了,到时候没人继承王位,这和亡国有什么区别?”对自己生育能力不自信的周宣王听完以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周幽王留下了。

如果仲山甫后来知道周幽王玩“烽火戏诸侯”的游戏,不知道他会不会觉得把胎盘养大也比把周幽王养大强?西周末年,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入侵,周天子在诸侯心中的地位也早已一落千丈。而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搞了一场大型烟火秀,更是透支了诸侯们的信任。历史告诉我们,玩火不仅仅会尿床,而且还会丧命。最终周幽王被攻过来的犬戎所杀,西周至此灭亡。

周宣王夹在这样两位君王之间,位置真得很尴尬。他父亲和他儿子的名声实在太大了,后人但凡要举例子教育人,总说“幽、厉二王”,甚至有人将“幽、厉”与“桀、纣”并称,搞得周宣王毫无存在感,他本人都不被后人所熟知了,就更不必替那微弱的闪光点“宣王中兴”了。不知道面对这样的父亲与儿子,周宣王内心作何感想?

欢迎关注“嘉道文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