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年号来指代皇帝,主要是明清两代的事情了,原因是这两个朝代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方便后人的记忆。然而万事总有特例,偏偏明朝有位皇帝,他独一份得拥有两个年号,这个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的一生非常传奇,他作为明宣宗的长子,可谓是根正苗红的帝国接班人,因此明宣宗驾崩以后,九岁的朱祁镇就被众人拥立为了皇帝。这个时候,朱祁镇使用了自己第一个年号——正统。此时的朱祁镇虽然是一个少年天子,但是正逢大明国运昌隆,朝廷内有一大批贤臣良将,主政的张太皇太后亦十分英明,她严禁自家的外戚干预朝政,并重用开创前朝“仁宣之治”的老臣,所以明朝的边防稳定,经济繁荣,国力蒸蒸日上。然而时间是一剂毒药,它能令红颜华发、猛将白头。随着朱祁镇从一个少年天子成长为热血君王,张太皇太后以及朝廷中那批老臣们相继去世。这时候的朱祁镇正意气风发,面对着万里江山,他正欲大展拳脚。

朱祁镇身边有个太监叫做王振,这个王振也非常传奇。他原本是一个乡村教师,但是醉心于功名,无奈科举考试三番四次得落榜,为了能当上公务员,他狠了狠心,自己给了自己一刀,终于如愿以偿得进宫吃上了皇粮。王振还是有些手段的,深得当时的皇帝明宣宗的喜爱,明宣宗命王振侍奉太子朱祁镇,自幼的陪伴令朱祁镇对王振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朱祁镇刚登基那会儿,朝廷中有张太皇太后和大批前朝元老们坐镇,王振压根不敢胡作非为。等到这些人一死,王振借着朱祁镇对自己的宠爱开始崭露头角。由于朱祁镇对王振太过宠爱,一时间令王振权势滔天,他成为了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后世的刘瑾、魏忠贤等权监,在地府中见了王振也要叫一声“祖师爷”。

元朝自从被明朝推翻以后,便远遁漠北。后来更是一分为二,变成了瓦剌和鞑靼两部。两部之间相互争雄、此消彼长,在明朝正统年间,瓦剌在也先的统领下,迅速雄起。这个瓦剌充分发挥不要脸的精神,一方面不断派兵骚扰明朝的边境,另一方面厚颜无耻得向明朝索要赏赐。这个无赖敌人的所作所为,不仅令当时二十多岁的朱祁镇非常生气,而且也令太监王振非常生气。于是王振大笔一挥,大肆削减了对瓦剌的赏赐。瓦剌以此为借口,挥师南下,兵锋直指大同,进而威胁北京。朱祁镇正值一个热血的年纪,看着瓦剌气焰如此嚣张,他十分震怒。王振趁机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平定瓦剌。

朱祁镇率领二十万大军亲征,然而他本人对于军事是个外行,他宠幸的王振更是个外行。于是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瓦剌一举歼灭明军主力,王振被杀,朱祁镇也被俘虏了,这件事史称“土木堡之变”。瓦剌俘虏了明朝皇帝,认为奇货可居,便大肆向明朝索要财物。这时明朝内的大臣,以于谦为首,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是为明代宗。此一举,彻底断送了瓦剌的痴心妄想,恼羞成怒的瓦剌便率兵进攻北京。面对敌人排山倒海的进攻,于谦等一大批文武官员镇定自若,打响了“北京保卫战”。最终瓦剌兵败,再次退走大漠。

此时瓦剌手中的朱祁镇成了一个废品,既索要不来财物,又打不赢明朝,他们轻易不敢杀掉朱祁镇,于是便主动向明朝求和,请求送回朱祁镇。此时朱祁钰正坐着皇位,他断然不想迎回朱祁镇。哥哥回来了,自己的皇位还安稳吗?于是他再三找借口拖延。当时瓦剌与明朝之间相互有使者来往,明朝的一个使者杨善,趁着前往瓦剌的机会,乘机将朱祁镇迎了回来。不知道朱祁钰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只知道朱祁镇一回来,朱祁钰就将他囚禁在了南宫。

朱祁镇在南宫中以太上皇的身份过了七年后,朱祁钰身染重病。石亨、徐有贞等一批投机主义者趁机破开了南宫大门,迎立朱祁镇复辟,这件事史称“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朱祁镇再次坐上了龙椅,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帝。他废朱祁钰为郕王,改元“天顺”。这个天顺,也就是朱祁镇的第二个年号。

朱祁镇的两个年号,代表着他两度为帝的传奇人生。第一次为帝时,他青年热血、肆意妄为,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不但自己沦为了阶下囚,大明朝也险些因此被攻破。而后的囚徒与太上皇生活,陪伴他的,想必是终日的惶惶与不安;第二次为帝时,皇位失而复得的喜悦绝对让他兴奋,也更让他尝尽了人生中的百种滋味。如此复杂的人生,足以令闻者唏嘘。

欢迎关注“嘉道文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