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叶嘉莹:怎样活出有价值的一生?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金水

95岁的著名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又捐出了1711万元。再加上去年捐出的1857万元,这位一生清贫的老先生,已经捐出了3568万!

捐那么多钱干什么?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她的钱是从哪儿来的?是把自己在北京的祖宅卖了,得回来的钱,一分不剩全捐出去了。

而她自己,生活上却还一箪食一瓢饮,足矣。她说:“我有中国诗词作伴,我不孤单。”

何为国之重器,何为中国脊梁?

这就是。

很多人的婚姻是因为爱情,而叶嘉莹的婚姻纯粹是出于义气。

出于义气的叶嘉莹答应了当时的国民党文员赵钟荪的求婚。

然而就是这个不是主动选择的选择,打开了她生命中的“潘多拉之盒”。

解放战争以后,国民党败退台湾。叶嘉莹无奈跟着先生也去了台湾,从此离开了大陆。

没想到,白色恐怖不久就来了。

叶嘉莹回忆:当时在台湾的情形,任何人说话不小心,就给扣一顶帽子!

不幸的是,赵钟荪被抓进了监狱。

丈夫在监狱,不知何时重逢;工作丢了,女儿还嗷嗷待哺,在台湾又别无一人可以倾诉。叶嘉莹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她回忆起这段岁月时说:“这都是命运的播弄啊。我大概就是小时候受了《论语》的影响,所以还是可以承受一些苦难吧。”

儒家不屈不饶的士大夫精神,在她身上发生了作用。

她投奔了生活也比较困难的远方亲属,在家门口的走廊上铺着毯子和女儿住。她还要给到处打听丈夫的消息,但从来得不到答复。

三年以后,丈夫终于出狱,但性情大变,经常对着叶嘉莹咆哮、甚至动手家暴。

她多次在梦里看到自己遍体鳞伤,或者看到自己的母亲站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向她招手。等她跑过去,母亲和四合院都没了。

她从梦中挣扎醒来,双手还在虚空中挥舞,却什么都抓不住。一代诗词大家,就这样被逼到了生命的死角。

生死时刻,王安石的一首诗突然迸进了她的脑际。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丈夫就是瓦片,他对妻子的打击其实也是被生生逼成这样的。每个人生命中的宿世业缘,不都像瓦片一样,无法琢磨吗?

可是人又不同于瓦片,因为人可以抵御命运的无常。

如果困于愁绪中无法自拔,这就浪费了自己的生命。人,都是自己将自己解放出来的。

至此,叶嘉莹真正体会到《论语》中的两个词:知命,无忧。

她的人生境界,终于又上了一层。

经常有人问她:读中国诗词有什么用,坚守中国文化有什么用。

叶嘉莹的回答很简单:“诗歌,能让你的心灵不死。”

学诗词无法让人赚大钱,但如果你真的读进去,就能品味诗歌的味道。那是生命中微微喜乐的味道,而且不需要价钱,你要就给你,源源不断。

会读诗的人,永远不会失去对生命的希望。

在这段艰苦的岁月中,支撑叶嘉莹走下去的,始终是这种诗歌的力量,以及恩师对自己的期盼。

她喜欢教诗词,而且热情始终很高涨:在台北,她受聘于女子中学。由于实在教得太好,许多高校中文系都请她做讲师,还受邀在电台、电视台上开讲古诗。

台湾文学史后来显赫一时的人物:白先勇、陈映真、席慕蓉……当时都只是年轻学生,都听过她的课,对她顶礼膜拜。

就连她脾气暴躁的丈夫,在晚年有一次看到她讲课视频的时候,也听得如痴如醉,惊奇地问:“这是你在讲课吗?下次我也去听好不好?”

教书除了满足了叶嘉莹的志向,还解决了她的生存难题:初来台湾,丈夫被囚的时候,她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现代很多人都担心自己没有赚大钱的能力,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而被淘汰,担心中年危机。

可是叶嘉莹告诉我们:你做的事情,跟不跟得上时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喜欢做这件事,并且保持投入的热情,你总会有一碗饭吃。

所谓危机,其实只是人心的摇摆,只是找不到志向的焦虑。

台湾大学与美国大学有交换项目,叶嘉莹同时被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争抢,双方都要她去各自学校访问。

随后,叶嘉莹将家人带出国外,定居在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用英文直接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诗歌,声名显赫。

将中国诗词大播于天下,叶嘉莹真的做到了。

正在她感觉生命正在走上正轨,她从此终于可以安度晚年了,可是生活给了她最后一个打击:1976年,她收到女儿和女婿出车祸、双双罹难的噩耗。

人生三大悲哀:早年丧母,中年缺爱,晚年丧女,她全都经历了。

这次她没有像以前一样,想到自杀,而是更加领会了早年恩师顾随的一句话:“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的心态,过乐观的生活。”

人本来总有一死,人生本就是个悲剧。既然都是要死,那还不如拼尽全力干自己最喜欢的事业,将生命燃烧到最后一刻。

这才能无愧于自己得人身一场。

当时文革刚好结束,全中国的文化传统都被破坏殆尽。叶嘉莹这时申请回到大陆教书,分文不取,机票自理。

叶嘉莹说:“我的先生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台湾不是我的选择,我去美国、去加拿大都是迫不得已。我一生中做过的唯一一次主动选择,就是回国教书。”

这是她一生的志业。那是在她已经没有东西可以失去、在身心已经完全放空以后,所作出的最坚定的选择。

如今,她已经成为中国诗词的一个象征。可以说,她是中国第一位、也将是最后一位穿着裙子的“士”。

她曾经说:“撇除性别原因,我最想和孔子做朋友。”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到处游说,想恢复周礼而不得;叶嘉莹足迹踏遍全球,到处讲课,使中华诗词重现生机。

在这一点上,她比孔子的贡献还大。她这一生,堪称是一部民国史,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的流失与复归的史诗。

她曾经说:“我一生,70年从事教学,我觉得这真是我愿意去投入的一个工作。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

如果不知道怎样活出有价值的一生,不妨学学叶先生。

“当你希望下辈子还能以这一辈子活着的方式继续活着,这一辈子就没有白活。”

夜读丨叶嘉莹:怎样活出有价值的一生?

主播:宋彧

四川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江苏电视台《南影视界》配音员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国馆(ID:guoguan5000)

作者:金水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喜马拉雅FM”-“全民夜读”栏目

夜读丨叶嘉莹:怎样活出有价值的一生?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