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说到冬季旅行,不同于其他三个季节,是离不开“冰雪”二字的,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为了把窝在屋子里取暖的人们炸出来,全世界冒出了许多盛大的冰雪节日,其中最出名的还是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日本札幌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被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如今哈尔滨的国际冰雪节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盛会。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创办于1985年1月5日,是世界上活动时间最长的冰雪节,它只有开幕式(每年的1月5日),没有闭幕式,包含了新年、春节、元宵节、滑雪节四个重要的节庆活动。而且每年开幕式的这一天,哈尔滨全市放假一天,市民和游客在这一天可以尽情享受哈尔滨冰雪的乐趣。所以,每年哈尔滨要比中国人民多放一天假。

哈尔滨冰雪节创造了融文化、体育、旅游、经贸、科技等多领域活动为一体的黄金季节。节日的活动内容相当丰富,其中规模较大、较重要的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雕艺术博览会和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等。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你体验的冰雪节 原来这样发展而来

说到哈尔滨冰雪节,名气最大的便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但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才是哈尔滨冰雪节的“老祖宗”,它的出现,促成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诞生。

▲ 第一届冰灯游园会上小朋友观赏冰灯

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创办于1963年,每年冬天在兆麟公园举行,是目前世界上形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并已成为地方传统项目的大型室外露天冰灯艺术展。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哈尔滨人冬天习惯待在家里不出门,东北人称之为“猫冬”。1963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八,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到一个新办的农贸市场视察,看见路边一户居民家门前摆放着一个用“喂得罗”(上粗下细的水桶)制成的空心冰坨,中间插了根点燃的蜡烛,成了一盏冰灯。

▲ 喂得罗(俄语“桶、水桶”的意思)

这种土制冰灯,历史上叫“穷棒子灯”,以前的人使用的是油灯,但黑龙江流域的人们有冬季夜晚捕鱼的习惯,需要照明工具。一般的油灯没有灯罩,在野外基本不能使用,很容易就被风吹灭了,那时候也还没发明玻璃。因此人们就地取材,发明了冰灯。

虽然最早冰灯作为照明工具在劳动人民之中使用,历史文献上基本没有记载,但冰灯作为艺术品观赏,最早的记录见于唐朝王仁裕所著的《开元天宝遗事》(公元910年左右)。

任仲夷回到家立刻成功制作了一个冰灯,接着又用彩色墨水制成了彩色冰灯,2月3日,任仲夷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正月十五,在兆麟公园搞个冰灯展,就叫冰灯游园会。

4天之后,哈尔滨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在兆麟公园拉开了帷幕,造成了全城的轰动,一时万人空巷。第一天就接待了近5万人,原定为3天的展期3天又延期3天,共接待游人25万,几乎是哈尔滨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猫冬”的人们终于走出家门了,冬天的公园也结束了“半年闲”局面。

▲ 任仲夷(右二)参加1963年第一届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

1963年2月7日这一天,是中国第一次出现有组织的冰灯游园活动,开创了现代冰雪文化史的先河,也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诞生埋下了一颗种子。

▲ 第二届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的冰雕作品

而第一件冰雕作品的正式出现是在1964年哈尔滨第二届冰灯游园会上。当时,艺术家们决定用松花江天然冰来制作冰灯,不仅克服了用模具装自来水冷冻浪费时间的局限,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冰的透明度,并且首次采用了电灯光源,使哈尔滨冰灯发生了质变,掀开了中国现代冰灯艺术的新篇章。

遗憾的是,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只办了四届就因“文化大革命”中断了。但好在,1979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哈尔滨冰灯再次被点亮了起来。

从1985年开始,在冰灯游园会期间举办的每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上,游客不仅可以参加冰灯游园会,观赏各种冰雕艺术,而且还可以参加松花江冰上的体育活动,坐冰帆、打冰猴、溜冰、观看冬泳比赛和冰上婚礼,参加冰雪节文艺晚会等活动。而到了1999年,第一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才正式开园。也就是说中国的冰雪节,萌芽于1963年第一届冰灯游园会,起始于1985年第一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发扬于1999年第一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 第20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一座由冰雪筑就的庞大乐园,上百个景观群,加上一系列的游客设施,注重沉浸式体验的冰雪乐园。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每年都会在1月5日盛大召开,松花江畔、太阳岛中、兆麟公园内、中央大街上,精彩纷呈的冰雪节活动吸引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游人前来。冬天的哈尔滨银装素裹,冬天的哈尔滨正是它最美的时刻。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雕建筑“雪佛”

▲ 太阳岛雪博会

▲ 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