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阿里巴巴实现2019财年业绩新高的同时,它所创造的“增量价值”既带动了其自身业绩的增长,也惠及了消费者、商家、合作企业等群体,实现了“以一带多,共同富裕”。2019财年,阿里巴巴新开拓业务为其他企业、商家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并带来巨大的增量生意。

如果说“利己”是人的本性,那么“利他”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品性。这两种看似“对立”的主义,既适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也能用来概括不同企业在核心价值观上的区别。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利他哲学”可以说是阐释企业“利己”和“利他”价值观的集大成之理念。他认为,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活动的原动力,这种“欲望”无可厚非;而如果能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之层面上,这种“利他精神”最终也会惠及自身。简单来说,也就是“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内观中国,真正理解并践行了稻盛和夫“利他”哲学的企业家寥寥无几;但马云应该可以算一个。这个其貌不扬的男士带领阿里巴巴走到今天,获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就是其“利他”理念的生动证明。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虚妄”或“抽象”,那我们就用具体的数据来将其具象化。

​“利己”之果:阿里巴巴2019财年业绩卓越超预期

近日,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9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也就是其在自然年2018年的财务报告(阿里巴巴财年是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3月31日结束,和自然年不同步)。根据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19财年总营收为3768.44亿元人民币,较2018财年的2502.66亿元增长了51%;净利润为802.34亿元人民币,较2018财年的614.12亿元增长了31%。均高于华尔街数十位分析师的平均预期,增势喜人。

截至2019年3月底,淘宝和天猫的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7.2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4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达6.54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2亿。天猫实物商品交易额2019财年同比增长31%,增速超过同业增长,更领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全年25.4%的同期增速。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2019财年的业绩十分卓越,继续领跑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依然呈“一家独大”之势,地位无可撼动。在这份“成绩单”里,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依旧是其营收的最大来源;但随着新业务的开拓,阿里巴巴在核心电商以外的众多新领域的业绩较之前均有大幅上升。其中,来自云计算业务的营收为247.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来自数字传媒和娱乐的营收为240.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来自创新战略和其他营收为46.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等等。由此可见,阿里巴巴的发展趋势依旧是以电商业务为核心,多领域开拓新业务共同发展,在抓重点的前提下力求“全面开花”。

这是阿里巴巴能够保持业绩增长的发展战略,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战略布局。

​“利他”之绩:阿里巴巴持续创造增量价值,惠人利己

在阿里巴巴实现2019财年业绩新高的同时,它所创造的“增量价值”既带动了其自身业绩的增长,也惠及了消费者、商家、合作企业等群体,实现了“以一带多,共同富裕”。

1.继续引领国人消费方式,创造更多“利众”之口

据统计,阿里巴巴2019财年近8成的年度活跃用户增长来自于下沉市场,即低线城市。这得益于阿里巴巴对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持续投资。新增长的活跃用户拉升了阿里的业绩,而他们的消费方式在企业的渗透下也得以改变,这是“互利互惠”,而非企业单向地对其目标受众“强行”灌输。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所言:“阿里巴巴正日益成为中国消费的日常代名词”。

​另外,阿里巴巴对收购来的业务也进行了持续的整合升级,重新定义并引领城市生活。去年十月,阿里巴巴将收购来的“饿了么”与原有的“口碑”进行整合,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其终极目标并不是为了做大餐饮市场,而是希望重新定义城市生活,将数字化的本地服务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致力于为8亿中国城镇居民创造更便利、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据相关媒体数据,去年约有七分之一的中国人通过“饿了么”解决餐食问题;约1亿用户使用高德地图导航。而在休闲娱乐生活方面,阿里巴巴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布局,形成了庞大的“大文娱”版块,涵盖文学、影视、音乐、体育、游戏等诸多业务领域,力求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内容,打造全方位的精神文化新生活。

这就是企业将自身利益追求上升到公众层面上的“大欲”追求,而这一战略也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继续协助企业融入互联网经济,实现共赢

2019财年,阿里巴巴新开拓业务为其他企业、商家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并带来巨大的增量生意。据相关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新零售技术已被1500万商家使用,并创新了超过10000个应用;阿里云服务超半数的A股上市公司和近8成的科技公司,触及全国101个城市,还有近4成中国的网站被阿里云安全能力保护;淘宝直播催生了数十个新工种,而整个阿里巴巴平台创造了超4000万的就业机会;另外,阿里巴巴与26个省、市、自治区达成合作,为当地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等等。

​这些举措都充分体现了阿里巴巴通过自身的商业操作系统,持续帮助其他企业融入互联网时代,推动其他企业加快实现自身转型和升级。既推动了其他商家和企业的发展,也为阿里巴巴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增量,有效达到了“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阿里巴巴向国家纳税516亿,而其带动纳税已超2500亿,这是一家企业为社会带来的独特价值,进一步体现了企业的“利他”之心,和由此带来的双向影响。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这适用于一切商业环境,尤其适用于当下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同行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不会再保持完全独立、毫无交集的相处模式,“同行业合作、多行业融合”将越来越普遍。局限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带来的结果,只是企业计划之中的理想状态,终会有触及“天花板”的那一天。而跳脱出传统刻板的经营理念,去拥抱“包容、多变、合作、共生”的互联网经济时代,才能突破自身局限,挖掘潜在的可能性。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利他”之心,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制定发展战略。

​说到底,真正有远见的领导者和企业会明白,“利他”其实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利己”,这个转化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对一家追求长久发展、永续经营的企业来说,却是最稳妥、最有效的。所以,企业如果想要保持持续上升的活力,必须理解并认可“利他”的重要性,并将这一理念贯彻融入到自身的核心价值中,从无形的价值观念发散落实到每一步具体的战略步骤中去。如此这般,才能像阿里巴巴一样长久立于世界企业之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