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汉芯1号”曾轰动一时,它被誉为是国产芯片的希望。

2001年,海归博士陈进回国,在上海交通大学任系主任,并开始主持“汉芯DSP芯片”的研发。

2003年2月,也就是1年多之后,陈进正式发布“汉芯1号”,并获得专家认可。陈进因此当上了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的院长。他还借此申请了多项专利,申请到数十个科研项目,拿到了上亿的科研基金。

本来,陈进可以从此平步青云,却被举报芯片造假,而一下跌落神坛。

2006年,有神秘人物在水木清华BBS上发帖举报:所谓自主研发的“汉芯一号”,其实就是摩托罗拉的dsp56800芯片,只不过原来的标志被磨掉,又打上了“汉芯”的logo罢了。并直指陈进弄虚作假,骗取国家上亿的科研经费。

后经官方查证,情况完全属实。汉芯骗局之后,没人敢去搞芯片研发了,导致了中国芯片行业这十几年止步不前。

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家公司:华为。

国产手机四巨头里,华为手机起步最晚。但在最初,也就是2004年,华为就组建了芯片研发队伍——海思。

2009年第一款芯片K3问世,当时K3的各方面都不行,饱受业界嘲笑。2014年,海思推出麒麟910,2015年,海思推出麒麟950。当麒麟950芯片搭载到最新的华为、荣耀手机上时,已经没有人再敢嘲笑了。

那芯片为什么难造?主要难在三方面:技术、资金、市场。

首先是技术,芯片设计是最难的,要在指甲大小的空间里,放上亿个半导体元件,每个元件都是纳米量级。

其次是资金,芯片从研发到标准化生产,花三五年时间都是正常的,这期间需要巨额的研发费用。

最后是市场,芯片做出来。从市场角度说,需要卖几千万件才能收回成本,如果只卖100万件,会直接亏死。

小米雷军曾说过:芯片行业是10亿起步,10年结果!

从2004年开始算起,华为用5年时间才做出第一款芯片K3,用了10年时间才让麒麟950达到较高的水准。

任正非在2012年的一次内部讲话中,这么说:我并不反对买美国的高端芯片,但要好好理解它。在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东西,要能凑合用上去。这句话在中兴事件之后,显得更加有远见。

今日话题:对华为的务实,和汉芯的造假,你怎么看?

如果你喜欢以上的内容,请收藏!

并为我们点赞、分享,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