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报讯 由本报主办、居然之家承办的大型鉴宝寻宝活动已经过去一周了,仍有不少藏友电话咨询或者拿着藏品到晨报找专家鉴定,汇总各位鉴宝专家结论,一致认为本次鉴宝活动真品率接近7成,充分反映了市民收藏水平的提高。郭先生的藏品以陶瓷为主,当天一共拿来了七件藏品,在上午的活动中,专家鉴定了五件,其中三件是真品。

市民收藏水平提高 晨报鉴宝寻宝活动真品率近七成

△鉴宝活动现场,专家正在鉴定市民的藏品。​

文/图 记者 李波

晨报讯 由本报主办、居然之家承办的大型鉴宝寻宝活动已经过去一周了,仍有不少藏友电话咨询或者拿着藏品到晨报找专家鉴定,汇总各位鉴宝专家结论,一致认为本次鉴宝活动真品率接近7成,充分反映了市民收藏水平的提高。

5月12日上午11点许,一名满头大汗的中年男子抱着两个大盒子,匆匆走到鉴定桌前。这名45岁的中年人姓郭,来自滨州,他从一个朋友发的链接里看到鲁中晨报举办鉴宝大会的消息后,立即回家拿上几件藏品,从滨州匆匆往淄博赶。郭先生在滨州经营一家生产塑料颗粒的企业,平时经常去文化市场闲逛,“开始看得多,从来不出手,直到2016年,在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之后,我就尝试买了几样东西。”

郭先生的藏品以陶瓷为主,当天一共拿来了七件藏品,在上午的活动中,专家鉴定了五件,其中三件是真品。一件清代的重鼎,一件晚清仿官窑的陶器和一件汉代的陶器,其中汉代的陶器比较少见,保存较为完整,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郭先生向记者介绍,有次他去古玩市场转悠,在一名五六十岁男子的摊位前站住了,对一个笔筒非常感兴趣,“他要价一千块钱,我还价五百块,结果就以七百块钱成交了。要说真假,我还真是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不过凭着平时接触文玩的感觉,这个笔筒应该不是后来仿造的。”果然,经过鉴定,这个笔筒是个老物件。“这个裂口的确有年头了,是老物件。”

郭先生在下午的活动中,鉴定了一个铜镜,这个铜镜从做工到品相都十分精美。“你看这个铜镜,无论从自然的包浆,还是生锈的颜色和痕迹,都能说明这是个老物件,不是后来造的。这块锈斑很能说明问题,而且,你看这道裂纹,说明这个铜镜不是现代工艺生产出来的。虽然裂纹影响了这个铜镜的品相,但说明这个铜镜的质地,的确是很久之前古代工艺水平,以前的铜器很脆,摔了之后,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位专家在看了郭先生的铜镜之后,这样评价道。

参加鉴定的淄博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张光明认为,本次鉴宝活动真品比较多,真品率接近7成,充分彰显了淄博市民收藏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