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小编会老家走亲戚,本以为农村的大片田地虽然都种上了庄稼,但是杂草长的比庄稼还高。问亲戚原因,亲戚说:这些地都是一些人承包的,等合同一到期,这些人肯定就退出了。

当时纳闷,国家现在不是特别支持土地流转吗?推行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发布多项惠农政策,对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给予补贴,怎么到头来这些种植大户还要退出土地承包呢?

因为不解,所以问了亲戚原因,亲戚作为一个种了几十年地的农民,说出了三点原因:

1、这些大户就没打算好好种,就是为了捞补贴钱

由于国家对土地流转的大力支持,所以在农村承包土地有着很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一些种植大户拿到的补贴更是比普通农民多了不少。所以一些人就起了歪点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骗取补贴,种植反而成了次要。等到所有能拿的补贴都拿到了手,就到了退租的时候了。

2、种植太盲目,看到别人家种啥挣钱,自己也种啥!

无论在什么地方,最开始都有一个带头的行业能挣钱。以前开始的时候,一些种植大户的确是挣上钱了。有的人眼红,就开始学,看别人种啥挣钱,自己也就种啥。可是一个地区的市场容量就那么大,种的多了就消化不了了,不仅农产品价格降低,甚至最终的结果就是滞销。

仔细想想,近几年,各种农产品滞销的事情可不少。这和盲目种植,不了解市场行情有很大的关系!

3、粮食价格低,挣不了钱

现在的粮食价格不尽人意,本身靠种地就挣不了多少钱。在加上承包的地多了,肯定要雇人,这是一笔开销,各种农资用品、租地的费用等的,需要支出的数不胜数,种了一年,结果别说挣钱了,遇到了气候不好的年景,不赔钱就是万幸了,有这工夫,出去打工都比这挣钱多,这地自家种点自己的地就行了,承包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