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著,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现代养生宝典。

内经语录

《灵枢-决气》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

中医认为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又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

人从出生之后成长,长大以后学习、工作、娱乐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要通过饮食而来,但是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正常的转化为气血能量。

中医认为,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四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

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

每天对这四个穴位艾灸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增强抗病能力。平时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助人为乐足三里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中医也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治脏腑疾患,尤其擅长治疗腹部疾患。足三里穴可谓是一个多面手,有通调百病的效果,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四总穴歌》中有这样一句口诀说得好:“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问题都可取它来治。

不仅如此,足三里穴还是一个长寿大穴。若经常刺激足三里穴,还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

按摩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里处按压,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很多上班族长时间坐着,难免感觉体乏肢酸,可在休息时敲打足三里穴,再辅以按摩涌泉穴。每次5~10分钟,即感疲劳顿消,步履轻盈。

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头晕、产后乳汁不足等,也可以通过每天按揉此穴来缓解。

腹泻克星有天枢

天枢穴在肚脐旁2寸处,为胃经要穴,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功效,能治疗很多疾病,如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

除了天枢穴外,还可灸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穴都有培本固元的功效,对缓解腹泻也很有功效。

其实脾胃,就是水谷运化的第一道关卡,水谷就是我们的食物,吃进去的东西,全都依赖脾胃去运化成精微,重要的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元气,就是我们常说的阴阳一气,也是靠脾胃运化后补充到肾中,这就是后天之本的由来。中医人都知道说脾胃是后天之本,那么养好脾胃,你就中气十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