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西湖历史的回声,感受之江大地的脉动。

——《听·见西湖》

点击即可收听《听·见西湖》本期节目内容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革开放40年来,

西湖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一个西湖人都见证了它的改变,

有一份独特的人生感悟。

“白墙黑瓦姑苏城,小桥流水醉春风”,这样幽美的意境叫人留恋,而如今在西溪湿地茭芦庵的西侧,一幢如此江南风情的民居跃然眼前,白墙黛瓦,曲径通幽,绿竹环绕,好一番古色古香的韵味。

这其实是有着130多年历史的陈宅,沿着小径往深处走,推开木质老门的椒图把手,老石板,琴枋、牛腿、雕花窗,还有古老的石库门映入眼帘……这幢百年古宅的每一件东西仿佛都在述说它年轮里的故事!

如今的陈宅占地约4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91平方米。

宅院坐北朝南,有高大的院墙,前后有石墙门,共两进。每一进进门为天井,以青石板墁地,两侧各有厢房。两进主体建筑都为三开间两层楼房,硬山顶,一楼地面铺方砖,分隔成正厅和东西厢房,东侧厢房内各有楼梯通二楼,迁建部分二楼为卧房。后天井较小,青石墁地,东西侧设厢房。

随着时光倒退,最早陈宅并非建于此处,而是从距离三公里外的蒋村老街异地迁建至西溪湿地。

陈宅旧址

陈宅原坐落于蒋村老街16、17号,坐北朝南,有高大的院墙,前后有石墙门。宅院始建于清末,为砖木二层结构的民居建筑,是我国南方乡镇殷实人家较为典型的民居建筑。

当年,宅子的主人名叫陈万元,曾在蒋村街上开有杂货店和豆腐店,家境殷实,喜好听书看戏。111年前,越剧北派艺人马潮水在蒋村街陈万元古宅搭起了三张八仙桌,上台演出了《珍珠塔》。据考证,这一出戏就是后来蜚声国内外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越剧的首场演出,而蒋村陈万元古宅就是他的首演地。

2004年6月,陈宅被杭州市园文局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点。

时光荏苒,曾经两进的老宅在岁月的冲刷中渐渐陈旧衰败,而原址周边的住户等大多已经拆迁。于是,陈宅也不得不面临重新选址与异地迁建的情况。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陈宅和更好地还原建筑风格,西湖城投相关负责人刘捷这样说道:

这个项目,开工是在2017年的8月份,完工时间是2018年1月,整整用了六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根据陈宅的老照片,按照原来的格局,保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尽最大努力把原貌展示出来。作为文物的迁建来说,这个应该算是西湖区、乃至杭州市的首例。

在迁建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拆下来的东西进行清点编号。整个主体木料骨架的保留程度达到了90%多,瓦片损耗地相对比较多,只用到了30%左右,砖头基本上拆下来就已经报废了,就留下了五千多块砖。

陈宅复建时,它的墙面都是采用老底子的'纸筋灰',就是用黄泥、石灰、烂稻草混合而成。新的木料尽量做旧处理了,保留的木料仅刷了一层保护性的桐油,都达到了防腐、防火、防白蚁的要求。新旧木料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旧的颜色比较暗沉。

从夏至冬,从一个池塘泥地到楼阁雀宇,经历风雨,陈宅在几个木工老师傅手里一点点搭建起来。这不仅是基于前人的智慧,同样也展现了现代匠人们的智慧与心血。

正因为改革开放,不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不变的是我们对历史的敬重和对传统的继承。陈宅的保护迁建只是我们保护历史、传承文脉的一个缩影,能记住走过的路,才能找到未来前进的方向。国家还在发展,社会还将进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开创者,也同样都是历史的传承人。

你也同样见证了西湖的改变吗?

你愿意成为为西湖发声的人吗?

你愿意分享你与西湖的故事吗?

只要你热爱西湖,

你就是下一个。

如果你符合以上描述,或者你身边有这样的人,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也可以随时在微信后台发消息告诉我们,那么下一期讲述的就是你或者你身边人的故事!

插播小广告~

喜马拉雅FM——《听·见西湖》专辑已上线!

快来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吧!

比心~

《听·见西湖》往期回顾:

策划 | 邱莉姗

音频 | 唐泽鑫

编辑 | 鲁俐

来源 | 西湖城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