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比一下阿兰的肘击和去年奥斯卡用球踢富力队员的动作,有两个细节对比是非常明显的:第一,阿兰是无球状态下肘击对手,而奥斯卡毕竟是在带球过程中出现的失控,主观故意上阿兰无疑是更确凿的;同样是球场暴力,阿兰肘击对方后脑勺的动作更危险。其实,从阿兰当场被红牌罚下,主裁判当时并未对奥斯卡进行处罚就可以看出,阿兰的肘击比奥斯卡用球踢对手更为严重。而且,阿兰还是在足协一再强调赛场纪律的情况下,知“法”犯“法”,所以阿兰如果只是追加八场停赛处罚,那么去年奥斯卡的处罚就明显是过重了。

但是,从足协整肃赛风的动机来看,是希望减少球场的暴戾之气,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弘扬正能量,更是对球员进行的尊重对手,对生命心存敬畏的素质教育。

严益唯专栏 | 阿兰为何可以“轻判”?

如果从以上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对突发的球场暴力事件,就不能孤立地看球员冲动的那几秒钟做了什么,也要对肇事球员冷静后的态度合理评估。既要对球员的恶行进行处罚,又要挖掘黑暗中哪怕一闪而过的亮光,并加以肯定和引导。只有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足协的处罚才能恩威并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否则,重罚只会成为一种交易,冲淡肇事方的职业耻辱感,很难真正扭转球场的暴戾之气。球场暴力大多时候,与球员的道德水准没有必然联系,很多都是在大脑严重缺氧下,一时糊涂。但是,球员冷静后的反应,却往往与球员接受的教育,球员的道德认识水平有关,是抓赛风的关键。

阿兰事后的公开致歉中,是有值得肯定的“亮光”的:第一,他专门向受到伤害的刘奕鸣致歉;第二,他用“感觉十分羞辱”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到网上去搜一下,中超球员的致歉其实常常是形式化的,而且都是从自我,以及球队的利益出发,几乎没有从受害者角度去反思的,甚至有的被重罚后,索性就不道歉了。或许我们可以怀疑阿兰的动机,但是能够准描述自己施暴的危害,本身就是一种纠错的能力,我们实在需要这样的纠错能力。所以,足协应该将这样的微弱的“亮光”体现在处罚上,适度减缓对阿兰的处罚。但是,足协采取这样更精准,更智慧的柔性处罚,前提是要让人看到足协处罚流程和标准的公正与透明,这对于足协更有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