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发布的胡润百富榜可以说是社会对中国富人最关注的时刻,而作为胡润百富榜的创刊人,也是最了解中国富人财富秘密的人,胡润曾过,自己最尊敬的中国首富是刘永行。他说,第一个原因是刘永行稳定,能够连续10年上百富榜的,只有3个,刘永行就是其中一个;第二个原因是,刘永行当了富豪后,敢说他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大概是怎么来的。

在外界看来,对刘永好的主要印象就是“中国首富”、“饲料大王”、“刘氏兄弟”等几个关键词,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特别的点。然而,如今刘永行的商业成就已经远超这些10年前他就已经取得的成绩了。1948年6月,刘永行出生于四川省新津县,其父亲曾是体制内的干部,母亲是小学老师,刘永行还有三个兄弟,叫刘永好、刘永言、刘永美。刘家父母优秀的基因非常完美的遗传给了这四个孩子,他们四人都考上了大学,并且大学毕业后都端上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但刘氏兄弟的志向却都不在这仅能养家糊口的铁饭碗上,而最先进行商业活动的就是刘永行。早在1980年时,刘永行就通过摆地摊修电视、收音机赚到了高于他工资数倍的钱,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刘氏兄弟才决定辞去公职创业。

1982年8月,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在新津县古家村的一家小院里开启了创业生涯。最开始,他们决定做与无线电相关的电子产品,但后来由于拿不到相关批文便放弃了。后来他们决定搞养殖,而这也让他们一战成名。在养殖上,他们从养鸡入手并赚了一些钱,后来他们又发现养鹌鹑利润更高,但难度更大且成本更高。不过,四个大学生凑在一起,困难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他们通过自研的技术高效选种,在养殖时他们又探究出一条经济适用的生态循环饲养法:用鹌鹑粪养猪、猪粪养鱼、鱼粪养鹌鹑,这一套循环下来使得他们养殖的鹌鹑成本几乎和养鸡差不多了。正是因为成本优势,刘氏兄弟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最火爆时,他们的鹌鹑还远销海外。后来,随着市场上跟风养殖鹌鹑的人越来越多,刘氏兄弟便退出养殖前线,改做饲料。此时,他们已经积累了上千万元的资本。

1986年,刘氏四兄弟联合创办了希望饲料公司。一年后,希望饲料公司在古家村买了10亩地,投资了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找了国内外一批专家进行研制开发。1989年,“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推出市场,凭着低价优质,希望饲料很快就占据了西南地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1991年,刘氏兄弟在成都组建希望集团,刘永行任董事长。之后几年间,希望集团成了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

在希望集团快速发展过程中,兄弟四人注意到家族式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弊端,为了使企业跟上发展的潮流,他们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两次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并明晰产权。1995年5月,刘氏四兄弟明晰产权并进行资产重组,他们各自分得希望集团25%的股份,从此分开各自发展。分家后,刘永行创办了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集团,刘永美树立华西希望集团,刘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团。但这四家希望系公司发展至今,还是要数刘永行的东方希望集团最庞大,而刘永行的身家也是四兄弟中最高的,达到了570亿元。

事实上,在刘氏兄弟样鹌鹑和做饲料取得成功后,刘永行就在开始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的南方讲话,而身处商界前沿的刘永行意识到,更大的机会要来了。在小平南巡后,刘永行去了美国匹兹堡进行考察,那时起他就对重化工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事实上,刘永行在美国看到的是很多倒闭的钢厂,而这些工厂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再从日本转移到韩国,刘永行觉得这样的产业转移,下一站必然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刘永行认为这是定势,因此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中国建设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这就是他等待的机会。这时候,饲料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已降至1%左右,刘永行意识到希望集团急需转型。不过,刘永行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又等了近十年。这十年间,他考察过汽车、钢铁、造纸、轮胎、石油、电解铝等几乎所有的大型工业项目。

最终选择进入电解铝行业,是因为刘永行发现生产饲料需要生产赖氨酸,需要大量蒸汽,还需要大量的电力,所以要建发电厂。如果自己建发电厂,那么发出来的一部分电和发电产生的蒸汽用来制造赖氨酸,另一部分电则可以生产电解铝。

2002年,刘永行终于开始了他后来称为的“一条笨路”——由电解铝开始涉足重化工业的发展路径。事实上,刘永行涉及的重化工产业早已是红海一片,这门生意是重资产行业,对资金需求量极大,再加上产能过剩,长时间全行业亏损,发展难度极大。而刘永行在只依靠饲料主业的资本补给、又经历了非典等建设困顿之后,在山东、内蒙等地,刘永行的工厂开始陆续建成投产。至今,东方希望集团除了饲料外,涉及电力、电解铝、氧化铝、水泥、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经过16年发展,东方希望在重化工的“笨路”上已经沉淀下了其90%的资产。

虽然在外界看来重化工是一门难赚钱的生意,但在刘永行眼里,这也并非比登天还难。事实上,刘永行有他自己的经营法宝,那就是精细化管理。刘永行可以说是把企业精细化管理运用到极致的商人,他亲自设计了《成本管理日报表》,将矿耗、碱耗、电耗、汽耗、煤耗等100多个数据纳入其中,要求每天对每个数据按照东方希望企业文化中的“标准循环”进行检查与改进。同时,他还大力缩短厂区建设的时间成本,可以说,效率是刘永行考核的关键指标。除此之外,刘永行还大力缩减企业开支成本,尽量做到物尽其用,用物必尽。凭借着高超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案,刘永行在做重化工时显得非常得心应手。刘永行说:企业经营三十多年来,不管出现什么困难都没有出现过一年甚至一个月的亏损。

凭借在重化工领域的布局,刘永行还登上了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榜首,这也是他第二次成为中国首富,第一次是在2001年。如今,东方希望集团年产值达到700亿元,旗下企业150多家,不过东方希望集团至今没有上市。刘永行用他“精益求精”的管理思想和“既好、又快,还要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的投资理念,指导着东方希望不断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