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朝,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征战。灭荆、湖后,占据长江中游战略要地,切断了后蜀与南唐的联系,遂策划攻蜀。

宋太祖兵发两路攻蜀,令王全斌、崔彦进为西川行营凤州路正副都部署,王仁赡为都监,率北路步骑3万,自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沿嘉陵江南下;令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归州路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东路步骑2万自归州(今湖北秭归)溯江而上。两路分进合击,顺利直指成都,孟昶见大势已去,举城降,后蜀亡。

孟昶(chǎng)(919年~965年),初名仁赞,字保元,汉族。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出生于晋阳城(今山西太原西南)。五代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在位31年,享年47岁,一般被称为蜀后主。

孟昶即位初年,励精图治,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后蜀国势强盛,将北线疆土扩张到长安。加尊号“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但是他在位后期,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连夜壶都用珍宝制成,称为七宝溺器,朝政十分腐败。后蜀广政三十年(965年),宋师在大将王全斌的指挥下以两路伐后蜀,蜀军与宋军在剑门关外进行一场大战,蜀军全军覆灭,后蜀精兵被全歼,灭亡之势已不可免了。宋军包围成都府,孟昶投降,后蜀灭亡。孟昶被俘后被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居住在汴京。公元965年,孟昶卒。

关于孟昶之死,后世有许多猜测,确实,孟昶在亡国投降后随宋军来到宋都开封,仅仅1个月便离奇死亡,不能不让人产生很多联想。在开封,赵匡胤下令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己开府,享受三公待遇,从一品,高官。封检校太尉,兼中书令,秦国公。孟昶得到了一个亡国之君,所能得到的,最高礼遇和最高封赏,如不出意外,孟昶将会乐不思蜀,在京都了却余生。然而,令人倍感蹊跷的是,孟昶到达京城不到一个月,就突然死去了,时年四十七岁,而史书上的记载,只有短短的三个字,孟昶卒。孟昶之死,成为一个历史疑团。那么孟昶之死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猜测一、孟昶病死

孟昶投降后,经过万里迢迢来到开封城,古时候路途艰难,再加上水土不服,好像不能排除这一丝的可能。但是孟昶是一国之君,虽然是亡国之君,也必然是前呼后拥服侍周到的,并且当时他也只有四十七岁,正当壮年,哪有这么容易死。

猜测二、赵匡胤为了得到花蕊夫人 ,秘密毒死孟昶

花蕊夫人

这个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有名,在文学史上也有名。这就是孟昶的贵妃徐氏,别号花蕊夫人。多用鲜花来比喻美女,顶级美女就用花蕊来比喻。不单外表漂亮,而且有才,孟昶写过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花蕊夫人也曾写过亡国诗,“国亡,入备后宫,太祖闻之,召命名陈诗。”说后蜀灭亡后,花蕊夫人被赵匡胤弄进后宫了,叫她写诗,她写了四句,“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随孟昶来开封后,赵匡胤一召进她,孟昶不久死了,把二者联系起来,总要使人怀疑这是怀色其罪。这个说法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说法。

这个说法,不太可信。一是伤不起,二是犯不着。伤不起,赵匡胤也是一代明君,灭了后蜀,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征讨,要统一天下,不会为了一个女人毁了名声。也犯不着,孟昶是投降了的皇帝,就是公开要他老婆,他也不得不给。

猜测三、赵匡胤为防止蜀地叛乱,杀死孟昶

前面讲到孟昶前期还是个有为的明君,孟昶在蜀地颇有声望。孟昶到中原时,许多百姓相送,几十万人送他。哭晕倒的都有几百。孟昶在蜀地三十一年,蜀地繁荣兴盛。西蜀地理位置偏远不好控制,这儿远离中央,赵匡胤诏所有官员进京,给钱,禁不得还乡里,诏发蜀兵伏阙。

蜀国灭后不久,就发生打着“兴蜀”“兴国”旗号的叛乱,赵匡胤没想到亡国之君如此受爱戴,也没想到兴国兴蜀的叛乱会来得这么快。在他眼里,孟昶是蜀地百姓的精神领袖。赵匡胤本有胸怀,有容人之量,不过,他可以容小人,可以容失败之人,却不能容忍失败却不失势之人。他本打算优待孟昶,显示胸怀,后来叛乱一下子折腾了两年,爆发的高潮时,孟昶来到京城,所以赵匡胤不能容忍了。杀的目的是除掉精神领袖,这对他是一种威胁。

这个说法最有可能,一个英明的统治者不会让有威胁自身统治的情况或者人物存在,除去孟昶可能也是不得已,顺便又可以将花蕊夫人弄到手。

趣闻轶事:

春联是中国民族文学和中国民俗相结合的产物。通常认为对联儿始于五代。《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是有记载的最早且最规范的对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