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大学在第四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佳绩

7月18日至21日,第四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南京大学通过校赛选拔出9支团队参加互联网+省赛主赛道,1支团队参加互联网+省赛红色赛道。经过激烈的分组答辩、四强争夺赛、冠亚军争夺赛等环节,主赛道的9个项目中2支团队获一等奖,3支团队获二等奖,4支团队获三等奖。其中南京大学毕业生武俊敏、刘骏团队“人工智能视频解决方案——合肥图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330分夺得冠军。

此外,李承辉、李兴华、左景林、高新房5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南京大学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

经过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和团委协力合作,院系的广泛动员和参与,我校共205支团队报名参赛。在省赛主赛道决赛现场的展板路演环节,南大的9个参赛团队精彩的项目展板吸引了在场的众多观众,专家评委就项目与南大选手深入交流并给予肯定。在分组答辩中,经过精彩激烈的角逐,我校5支团队在各小组表现出色,取得优异成绩,最终根据小组排名和总分排名,我校2支团队获得省赛一等奖,入围国赛。目前南大拟有三支团队进入国赛,包括“人工智能视频解决方案”、“快速定型医用外固定材料”以及“AICRobo爱啃萝卜机器人团队”。

据悉,此次比赛共吸引省内134所高校的22331支团队、近9万人次报名参赛,是全省参赛面最广、参赛团队最多、参赛水平最高的一次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代表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高水平。经过各校初赛选送,112支团队进入决赛答辩。本次省赛一等奖的团队将继续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营,经训练营“打磨”后,参加今年10月份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全国总决赛,即中国“互联网+”国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南大团队参加创新创业成果展

我校在此次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出色,凸显了我校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等,《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双创教育成果获广泛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南京大学获奖项目名单

奖项

项目名称

一等奖

入围国赛

人工智能视频解决方案

一等奖

入围国赛

快速定型医用外固定材料

二等奖

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仿真云服务平台

二等奖

薄膜导热性能的检测仪器与服务

二等奖

隽—活菌活肤开拓者

三等奖

高性能关键电极材料的产业化与工业解决方案

三等奖

免校正全血肝素分析

三等奖

基于机器视觉与自主导航的多功能全地形智能机器人

三等奖

影宿视娱

优秀项目介绍:

1、一等奖(冠军)入围国赛

项目名称:人工智能视频解决方案

项目成员:武俊敏、刘骏、周雷、张辉、胡强、武祥吉、文娇

指导教师:高新房

项目简介:面对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强的视频、图片压缩需求,图鸭图像视频压缩基于目前最高效的 H.264/H.265 框架体系,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帧内图像分割,帧间跟踪,帧内重建等技术)提取视频帧内帧间的冗余信息,实现最优压缩效率,帮助用户以更低的流量消耗、更快的加载速度和更高品质的图像质量完成更完美的视觉体验。目前我们的图片压缩效率比JPEG提升300%(基于50000余张图片数据测试),比WebP(Google)提升150%,视频压缩效率比H.264提高300%,比HEVC/H.265提高50%。该解决方案的应用将帮助企业降低50%~70%的带宽成本。

2、一等奖(并列第六名) 入围国赛

项目名称:快速定型医用外固定材料

项目成员:赖建诚、王雪、林雨薇、赖慧颖、刁梦、魏志、王倩婕

指导老师:李承辉、李兴华、左景林

项目简介:快速定型医用外固定材料是一种骨科医用耗材,用于外固定领域,可以实现固定过程的高效、可控和自主性,其产品定位与石膏相似。材料性能和使用过程均优于同类高分子产品,更全面碾压传统的石膏绷带;具有快速定型、高度形状可适应性和轻便透气等特性,为骨折病人的康复过程带来福音,摆脱了过去石膏固定所伴随的操作复杂、笨重、不透气等问题。该材料的研发还进一步关注整个骨折康复过程,通过将本材料和传统的骨折固定带结合,便可以在整个骨折恢复过程中重复使用,以满足矫正期间的一些医嘱允许的日常活动,如洗澡、就寝,实现从骨折后治疗,中期矫正到后期保护的一站式服务,为病人提供更大的便利和自主性。

3、二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仿真云服务平台

项目成员:张麟、 陈洋、张明杰、陈磊、薛鹏飞、钟跃翔

指导老师:高新房、孙文杰

项目简介:本项目是基于高性能计算,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可视化与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自主研发平台。本平台打破国外软件(如达索、Ansys等)在国内的垄断局面,填补我国在工业级商业空气动力学仿真软件的空白,为半导体,军工,生物医药、汽车工业等对生产环境要求苛刻的高端制造业中的洁净工程(包括产品设计,生产环境设计,生产工艺优化,设备故障检修与排除、污染物控制,温度湿度控制,气流结构优化等)问题提供精确、稳定、方便、智能的工业仿真解决方案。

4、二等奖

项目名称:“隽”—活菌护肤开拓者

项目成员:程宇豪、王雨哲、张媛雯、糜泽文、陈欢欢、惠康雨

指导老师:胡一桥、邹志刚、高新房

项目简介:江苏菌均君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依托南京大学药物开发研究所、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顶尖研发实力,菌均君隽已经形成自供氧光动力技术、凝胶透皮递氧技术、活菌药物制剂技术等多项原创重量级成果,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等世界知名刊物并已申请发明专利五项。团队专注于活菌护肤品、活菌药物及医疗器械、皮肤菌群评测技术的研发,是国内乃至全球活菌护肤领域的双创先驱。“隽JUN”品牌的首发产品——活藻供氧眼膜已在CFDA进行产品备案,预计今年九月上市销售,届时将成为全球第一款活菌科技护肤品。

5、二等奖

项目名称:薄膜导热性能的检测仪器与服务

项目成员:颜学俊、凌舒乐、陈哲天、刘曦、沙木哈尔·吉恩斯

指导教师:卢明辉

项目简介:薄膜导热仪是检验纳米薄膜材料的散热性能和成膜质量的高精度检测仪器,主要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能源材料和柔性可穿戴设备,可为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加工制备提供精准的性能评估手段。团队依靠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的前沿研究基础,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空白。团队将以检测系统和仪器为核心,开展多元化的行业技术服务,包括专业的样品检测、薄膜性能评估、热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建立国家或行业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为我国纳米技术的发展提供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与平台。

6.三等奖

项目名称:高性能关键电极材料的产业化与工业解决方案

项目团队:王丹亮、田洪舟、杨国强、郑博瀚、林伟、邱晓彤、李茵之、李欣雨、高伊林、崔容皓

指导老师:李兴华、高新房、宋亚辉

项目简介:本项目专注于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镁锆钛酸锂和镁锆钛酸锂高性能电池的大规模廉价生产和商业化。公司在钛酸锂材料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大幅降降低成本,降幅33.3%。产品经过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表明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其投资亮点是:掌握大规模、高效、无污染、可调控的关键基础电极材料完整技术和专利。本项目是从基础材原料层面进行原始创新,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从基础材料层面解决了制约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电池易燃易爆、充电时间长、低温无法使用、电池寿命短核心痛点问题,并通过开放的商业模式和不断的技术研发,解决电动车、大巴车、储能、新能源、电力、UPS、军工、机器人等行业的痛点问题。

7、三等奖

项目名称:免校正全血肝素分析

项目成员:黄荣璨、常昕骐、钱樱姿、武小微

指导老师:江德臣

项目简介:目前临床上对肝素的检测只能通过测凝血时间这种间接方式,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即aPTT;如利用PT,即凝血酶原时间,需要抽10mL的血,并且进行15min的离心得到血浆再进行测试。同时肝素原料和注射液中曾经出现过杂质,造成多起死亡的严重后果。这些杂质结构和肝素极为相似,目前没有快速、高通量的鉴别方法。市场上尚无直接检测肝素的传感器和仪器。团队设计一款仪器——免校正全血肝素分析仪,采用基于固态聚离子选择性电极阵列结合预负载试剂构的检测卡,结合微型电化学检测器,以及专门设计的算法软件实现全血中肝素的准确测量以及肝素原料和注射液中杂质的高通量检验。产品是首个实现直接检测的肝素传感器:免校正,使用便捷;响应时间快;准确性高;产品稳定性好;能实现高通量检测;可以检测杂质;检测限低,用血量少,不用离心,直接用全血。

8、三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机器视觉与自主导航的多功能全地形智能机器人

项目成员:唐开强、王岚、陈文玉、王新锋、刘昕、朱晓云、宋逸群、蓝天翔、洪俊、周启星

指导老师:陈春林、朱张青、陈力立

项目简介:本项目主要产品为高端智能机器人,其硬件结构为仿生六足机器人平台,特点具有高效的地形环境适应能力和承载能力、多冗余自由度以及可二次开发等特性;其软件算法特点是将机器视觉与自主导航技术应用于机器人的步态规划与路径导航;目前已经申请专利20余项,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多种型号的六足机器人产品。团队具有十余年的机器人研发经验,专注于智能全地形六足机器人研发,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应用级别的六足机器人产品,成功研发目前已公布的载重能力最强的六足机器人,同时还推出中型两栖机器人和小型侦查机器人等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已形成针对政府、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多种解决方案。

9、三等奖

项目名称:影宿视娱

项目成员:周杨、钱若晨、邓翔宇、岳增阳、陈继辉、朱志炜、安东东

指导老师:高新房

项目简介:求和科技是一家针对酒店研发智能投影仪硬件及软件系统的公司。团队把酒店的电视机替换成影宿智能投影仪,通过运营屏幕内容,让住客除了享受舒适的客房环境,还能享受到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并且主动地把酒店服务和周边特色推荐传递给住客,为酒店提升住宿体验和经营效果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成为中国酒店消费升级的领头军,未来通过把控客房院线,盘活中国的后电影市场、为中国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微电影市场开拓新的渠道,注入新的活力。

南京大学

来源:南京大学双创办

编辑&责编:张玮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