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认为,减重应针对个人体质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最佳的减肥效果。

送走严寒冬季,迎来春暖花开,轻薄衣衫也纷纷登场,让原本在厚重衣物掩饰下的赘肉原形毕露。许多人开始进行节食、吃减肥药或不惜尝试各种减肥偏方,结果公斤数未明显减少又容易复胖,还可能赔上健康。有鉴于肥胖并非一天造成,减重效果因人而异,中医师认为,减重应针对个人体质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最佳的减肥效果。

中医师杨永荣表示,中医减重可分为中药调养减肥法和针灸减肥法,前者主要是透过由内而外改变体质,讲求治疗调理,将气血养足,不讲求速效减重,也不须刻意节食,服用的中药成分温和、安全,不易引起过敏或其他副作用,能轻松减去脂肪,也毋须担心复胖问题。若再搭配针灸治疗,还能藉由良性的刺激,促使新陈代谢加快,避免体内脂肪持续堆积。

肥胖的成因很多,除与个人体质有关,日常饮食习惯、每天活动量、情绪因素及脏腑机能等皆息息相关,透过中医把脉有助找出原因,再针对体质和症状进行调理。中医将肥胖族群分为脾虚痰盛型、胃热湿阻型、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等五大类型,依照个人不同的肥胖情况,规划与订定减肥方案,以进行精准治疗。

杨永荣指出,脾虚痰盛型易疲乏无力、胸闷气短、下肢浮肿等,宜健脾益气、化痰利湿,可服用防己黄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胃热湿阻型易全身肥胖、头晕头胀、易饿食量大,宜清胃泻热利湿消脂,可服中药防风通圣散加减;肝气郁结型常见烦躁易怒、口苦舌燥、月经不调等,宜疏肝理气,可用大柴胡汤加减;气滞血瘀型则胸闷作痛、月经紫黑成块或经闭,宜理气活血,以桃红四物汤加减;脾肾阳虚型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且尿频,宜健脾益肾温阳利水,可采真武汤合防己黄耆汤加减。

中医减肥的原理主要在于抑制食欲,减缓脂肪转换成胆固醇,加强新陈代谢,有助排出肠内宿便,并调整内分泌失调,增强免疫功能,藉由中医渐进式调理减去脂肪,能改善脂肪肝体质,并减轻女性生理痛的症状。若想更快看到效果,杨永荣建议,可搭配非侵入性的「雷刨子」进行雕塑,治疗前必须空腹3至4小时,透过波长约630奈米的远红外线光谱的照射,仅有温热感、不疼痛,藉由15分钟过程震动推脂,让血液循环变好,一周两次,一个疗程后腰围即可变小,有助加强皮肤紧实和光泽。

任何减重均应建立在适合个人且不失健康的前提之下,效果才能持久。杨永荣也提醒,孕妇、剖腹产、月经期间和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者,皆不适合进行雷刨子雷射照射,若进行雕塑减脂后,仍须维持规律运动、饮食均衡营养及控制糖份和淀粉类食物摄取,才有助维持理想体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