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女子像中彩一样生了一个儿子成为太后而被写进历史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战国末期,秦嬴政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修建万里长城,成就了不朽的伟业,却也招来被灭的六国破落贵族的谩骂和诅咒,为以后秦国的灭亡埋下了隐患。魏媪这个魏国旧贵族之女,在心里一直诅咒着秦始皇和他的大秦王朝,早点灭亡。

那日,秦军攻破魏国的首都,烧杀抢掠,瞬间就把魏媪从一个呼奴使婢的王府千金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流浪女。她和家人失散了,把身上的首饰也全部变卖一空,成了身无分文的乞丐,早晨去乞讨,晚上找个破庙安身体,每天都饥一顿饱一顿的,她渴望找到失散的亲人或者族人,可是人海茫茫,让她一介弱女子去哪里寻找呢?以前她可以大把花钱的时候,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现在她却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俗话说“有钱能 使鬼推磨,没钱寸步难行。”这句话仿佛就是再写她的过去和现在。

外面又下雨了,她蜷缩在一个破庙的旮旯里,冻得瑟瑟发抖。门外传来脚步声,她吓得屏住呼吸,紧张的盯着门口看,手里攥着一把破剪刀,准备跟坏人搏斗。脚步声近了,一个穿着朴素的翩翩公子迈着方步走了进来。并且从随身携带的口袋里拿出糕点、水果等吃食放到佛龛上,对着上面的菩萨磕头祭拜。

魏媪饿极了,一看见那些糕点,馋虫就从胃里爬出来,引诱着她的双脚,一步一步向着佛龛靠过去。那位公子听见有动静,转过头就看见了蓬头垢面的魏媪,吓得“妈呀”一声晕倒在地。

魏媪见自己吓死了人,赶紧跑过去,用破碗片接了点水,灌进他的嘴里,然后自己漱漱口,就低下头去,给他做人工呼吸。这个方法还是她很小的时候她母亲告诉她的。一次,母亲和父亲嘴对嘴的亲吻,被她撞见了,她的母亲就很害羞的告诉她说是她的母亲晕倒了,她的父亲正在救治她的母亲。本来她的母亲以为等到她结婚的时候自然就明白了,可是谁也没想到魏国被秦国所灭,魏媪又成了孤家寡人,这个谜底也就没人给她揭开。

翩翩公子悠悠醒来,怀里暖玉蚊香,别样感觉,偷偷睁开眼,就见到了魏媪的如花俏脸,脸忽的一下就红了。慌忙闭上眼睛,想继续享受一下这美好的时光,谁知精明的魏媪一经发现他的不良动机,生气地站起来说,你这位公子,明明醒了,还装死,是不是还想占本大小姐的便宜?

这位公子赶紧起来,深施一礼说,小姐我哪里是那种人呀!只不过被你的美丽所倾倒,才如醉汉一样睡着了。他问道,不知小姐家乡何处?为何流落到此?

魏媪把她的经历说了一遍后,叹了口气说,我与家人失散了,沦落到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刚才竟然把公子吓得半死,唉,生也难死也难。

薄太后

公子听了她的一席话说,小生乃苏州人氏,姓薄,来此替家母还愿,得见小姐,真是三生有幸。小姐若不嫌弃,请随我倒寒舍小住几日,待到寻见你的家人在离开,如何?

魏媪犹豫了一下,说那小女子打扰了。

魏媪跟随薄生回到家里以后,帮助薄生的母亲操持家务,深得薄母喜爱。薄生也爱上了这个温柔有才气的女子,在薄母的劝说下,魏媪嫁给了薄生。一晃几年过去了,他们的一双儿女也已经牙牙学语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夺走了薄生的性命,薄母因为思念儿子,整日哭啼,没过几天,也随着薄生而去了。 剩下她们孤儿寡母艰难度日。艰苦的生活锻炼了薄姬的意志,动摇了魏媪对未来的信心,她开始唉声叹气,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薄姬在这时完全成了母亲的精神支柱,她带着弟弟读书,看守着母亲,告诉她明会更好。

或许是薄姬的孝心感动了苍天,一天她去市场用自己的绣品换粮食的时候,遇见了高大威猛的帅哥魏豹,两人一见钟情。薄姬前脚刚到家,魏豹就在随从的前呼后拥下来向魏媪求婚。

魏豹竟然跟魏媪是旧相识,同是魏国的旧贵族,只不过魏豹混得比较好。尤其是在秦二世荒淫无度的统治下,随着全国各地不堪忍受农民揭竿而起的时候,陈胜和吴广拥立魏豹的哥哥魏咎做了魏王,虽然杆立起魏国的旗帜没多久,就被秦朝血腥的镇压了,魏咎身首异处,魏豹带着很多手下逃出来潜藏起来,等待时机。过了不久,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攻破长安,灭了大秦。魏豹赶紧占领魏国原来的地盘,扯起大旗,自称为王。就在这春风得意的时候,遇到了薄姬。魏媪听魏豹如此一说,马上就心动了,同意把薄姬送进魏豹的府邸,做魏豹的小妾。

魏媪觉得自己终于熬到苦尽甘来,做了魏王的丈母娘,她走路的时候把本来有些驼背身体挺得溜直,仰着脖子,目空一切。可是过了一年以后,薄姬还是没有生出王子或者公主,她的心慌了。开始悄悄找术士算命,看看薄姬什么时候才能诞下皇子。俗话说没有不透风墙,这件事情传到了魏豹的耳朵里,他一笑置之。可是薄姬被魏媪唠叨的也心烦,脸上有些郁郁寡欢的,魏豹说,什么时候有儿女那是上天说的算的,只要我们过得开心就行了。说归说,为了让薄姬走出不育的阴霾,他还是请来了名传四海的许仙人替薄姬推算未来的运势。许仙人来了,一看到薄姬就说,不得了,王后以后生下的皇子一定是个贤明之君。说完还郑重的向着薄姬拜了三拜。

魏豹想薄姬是我老婆,她的儿子,当然就是我们爱情的结晶,为了儿子以后可以做个太平皇帝,我现在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实力,扩充地盘,把刘邦和项羽消灭掉。正好前几天跟刘邦约定,一起夹击项羽,既然都决定了要给儿子打天下,那么这次我就坐山观虎斗,看他们打的头破血流,趁机捡点便宜,也是很好的。

楚汉两军的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刘邦眼看着自己孤掌难鸣,楚军步步紧逼,把汉军打得节节败退,左等魏豹不来接应,右等魏豹也不来,派出的探子回来禀报说,魏豹根本就没派一兵一卒来参战,现在按兵不动的在那里看热闹哪。

薄太后

刘邦一听怒发冲冠,骂道,魏豹竖子也。以谎祈我,应杀之。于是派大军长驱直入攻打魏国。

魏豹这时候正坐在薄姬身边大放厥词,刘邦一粗人也,对谁都是指手画脚,轻则辱骂,重则处死,不敢相守。薄姬说忍辱负重可以成大事。他一笑,只当做了耳边风。

卫兵来报,汉军撇下楚军,挥师来攻打魏国,现在已经攻破边境,向都城开来。魏豹听到以后,马上给项羽写了一封信,说愿意和项羽合作一起夹击汉军。范增看了信以后说,魏豹是长了反骨的小人,不可与之合作。

魏豹没有盼来项羽的楚军,却迎来了汉军的疯狂进攻,魏国的军队根本就不是汉军的对手,就像以卵击石一样,很快就兵败如山倒。魏豹被砍了头,薄姬被抓紧了汉宫做了婢女,后来被送到了“织室。”

“织室”属少府,归未央宫管辖,替宫中织布匹做衣服以及刺绣制作祭奠祖先的服饰。主管官吏有令、丞,属吏有令史等。织工多为官奴婢。贵族妇女犯罪,常被送到织室做苦工。

薄太后

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

初来乍到,薄姬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做着该做的事,并没有非分之想。虽然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起许仙人说的她将为天子母的话,也只是换来无数的惆怅,感叹术士害人性命只需要舌绽莲花就可以啦。要不是许仙人的那一卦,魏豹可能还活着,夫妻两就着这圆月说些心跳耳热的话。现在只落得自己形只影单的,连大声说话都不能。

在皇宫里悍妇吕雉一手遮天,凡是被刘邦临幸过的女子都逃不过她的魔掌。在为暴死的时候,薄姬的心就已经死了,即使进了皇宫,也从来没有痴心妄想过,在知道了吕雉乱杀无辜以后,她就更是躲避着刘邦走,深怕引火上身,成为吕后下一个谋杀的目标。

一天她的办公室里来了两个女人,一个叫妖姬另一个叫红中。三个人一见面,竟然发现是小时候的闺蜜。于是抱头痛哭,诉说别后的情形,薄姬知道这两个女人已经成了刘邦的新宠,而她们也想起了小时候发下的誓言苟富贵莫相忘。有福同享,互相提携,共同奋斗。两个女人使劲的安慰薄姬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你等着听好消息。说完,两个人飘然而去。回到寝宫后,妖姬对红中说,这后宫中的女人已经够多了,我们还会替自己找个对手出来吗?红中摇着头说,那我们的头岂不是被驴踢了。看她那可怜兮兮的模样,真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哈哈,让她就在那里傻等着算了,有希望给她,她会活得更开心些,这就当我们两姐妹行善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刚刚走过来的刘邦把她们的话一字不漏的听进了耳朵里,记在了心上。他想自己有个承诺,那就是日行一善,好像今天还没有做任何善事,不如去看看那个传说中能生出贤明之君的女子。

刘邦绕过各宫妃子的寝宫来到“织室”,看见一个淡雅婉约的女子,正拿着衣服在做绣工,听见她的脚步声,抬头看了一眼问道:是哪一个宫里来取绣品的,请出示手谕。然后放下手中的绣花针,徐徐站起来,笑盈盈的看着刘邦,等着他回答。

刘邦故意清了清嗓子说,我是刘邦,大汗的皇帝。

薄姬仍旧不慌不忙的跪倒磕头说,奴婢参加皇帝殿下,万岁万万岁。

刘邦说,免礼平身,我最讨厌这些凡文俗礼了,快起来吧!美人儿。

薄姬却躲开他伸出的手说,奴婢是带罪之身,请皇帝殿下自重。

刘邦说,我恕你无罪,你就无罪,快来陪我喝一杯,不要辜负了这天上的圆月。

说完就走过来,伸手想拦住薄姬的腰肢。

薄姬微微一侧身躲开了他的手,说,请皇帝殿下自重,我可以有夫之妇,你这样做等于强抢民妻,与理与法不合。

刘邦哈哈笑着说,大汉朝的黎民都是我的,你首先是我的,然后才是你丈夫的,你难道没听说过“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话。

说完,过来抱住薄姬往床上滚去。薄姬力弱,挣脱不过刘邦,只有流着泪被他占有了清白之身。刘邦抱着还在哭泣的薄姬说,你要是寻死,我就命人杀了你弟弟。接着又抚摸着她光洁的身体,呵呵大笑着说,我想要的没人敢不给,你也不能例外。你以后只能是我的女人,只属于我一个人。

薄姬一觉醒来,刘邦已经不见了踪影。她以为自己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噩梦。可是床上的那一滩涂鸦打破了她逃避现实的想法,原来当今皇帝真的在昨晚来过,那个有些粗鲁的男子真的不如魏豹会怜香惜玉。也不知道他,大汉的天子什么时候还会乘风而来,和她同床共枕。她不禁有些期待,有些神不守舍,可是一天天过去了,那人再也没露面。要不是有一天她的月事没有来,她几乎都忘记了曾经和大汉天子的云雨之事。

怀孕了,她的心开始不安的狂跳不止。吕后的狠辣,她是知道的。刘邦的妃子一个个无端死去,而刘邦竟然装作不知道,每天都做着男人寻香的事情,缠绵在女人的怀抱里。每天这个女人忽然的找不到了,他却置之不理,而继续去寻找另一个猎物。

薄姬有些不寒而栗了。她用手抚摸着渐渐鼓起来的肚皮,纠结着明天会不会死于非命。这让她更怀念魏豹的真诚,那时候他护着她,躲避过大夫人的迫害,他指着她说,薄姬是我的女人,谁要敢动她就等着我的报复吧!可是现在,自己已经有了他的孩子,他却并不知道。跟魏豹真的无法相比。她知道这是不能用来比较的,可是心里就是管不住自己,总是想起那段甜蜜的爱情。

公元前202年,薄姬生下一个瘦弱的男婴,起名刘恒,这就是以后的汉文帝。她等待着吕后派人来杀死他们母子,可是等来的只是被遗忘的命运,吕后没来,刘邦也没来,她们母子就这样被所有人忽略了。

她用自己的学识教导着儿子,刘恒会走步了。管夫人来了,抱起他说,你也太轻了如棉花一样。说着说着,手一颤,刘恒就掉到了地上。薄姬从地上抱起儿子泪如雨下,却并不敢说什么。谁让皇帝已经把她们遗忘了呢。

刘恒很聪明,也很好学,薄姬把自己会的都教授给他,而他也孜孜不倦的学习着各种知识,宫廷礼仪。他不喜欢去外面被兄弟们当做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所以躲在屋子里读书永远比出去要好得多,书里人物会说话,书里的故事明事理。

薄姬的刺绣在宫里是出了名的好,吕后的袍子她总是亲自绣好了,亲自送去,谦卑的不如一个宫女奴婢。吕后承受着她的恩惠,却并没有正眼看过她,只是没有刁难她们母子而已。她们就像生长在路边的小花小草,任凭路人残踏而不敢出声,更不敢抗议。薄姬的一副绣样丢了,都不敢声张去找。过些日子,那人觉得没趣,当着她的面撕毁了那绣样,并且说,空长了一双手,绣些讨人厌的东西来哄人开心,真是不知好歹的贱货。她只装作没听见,仍旧忙着手里的活。

她信奉“吃亏是福”这句至理名言,所以教导儿子说,见了人先笑后说话,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母子二人就这样艰难的生活着,不敢奢求太多的阳光,只要有最低的生活保障就行。刘恒已经成了其他皇子的出气筒。他受了气,不敢回家去告诉母亲,怕母亲伤心。

薄姬把些散碎的银子给了刘邦随身的太监,请他们帮忙替儿子刘恒美言几句。太监们起初只是敷衍,后来一而再而三的接受薄姬的好处,心里过意不去,想替刘恒说话,却不知从何说起。忽然想起薄姬托他们送给皇帝的锦帕,心里有了主意,趁着刘邦心情好,他们就撺掇刘邦来“织室”附近游玩。

这次刘邦是穿了便服出来的,来到杨柳依依的“织室”附近,见到含苞待放的牡丹满庭院都是,转过一座假山,就看见刘长、如意和刘恒在玩耍。刘邦停下脚步,饶有兴致的看着三个皇子玩游戏。

远远的看不太清楚,只见如意把刘恒推倒在地,刘长按住刘恒就打,刘恒挣扎了半天,从地上站起来问,皇兄们为何对皇弟我拳打脚踢,这样不利于团结,我们可是一家人呀!

薄太后

如意用鼻子哼了一声说,谁和你是一家人。我母妃是戚夫人,刘长皇弟的母妃是赵夫人,你的母亲是个婢女,你是个下贱痞子,没有权利和我们平起平坐。

刘恒从容道,我们都是父皇的儿子,不同的地域一样的皇恩。

刘邦听了刘恒的话不由得心花怒放,赞同的点点头,问太监说,那个跟如意说话的孩子是哪一个宫里的/

太监回答说,是“织室”婢女薄氏所生的四皇子刘恒。

这时候,如意看见了刘邦等人,就不再理睬刘恒和刘长,向这里跑来,跪倒在地,磕头高呼:参见父皇。刘恒等也在远处跪下,高呼参见父皇。刘邦心里一高兴,就说:皇儿们平身。看赏。说完了在身上摸了半天,并没带什么物件出来,小太监机灵的把薄姬送给他们的荷包拿出来充当了皇帝的赏赐,刘长得了荷包高兴的什么似的,只有刘恒叹了口气,悻悻的想离去。

如意却扯住刘邦的衣袖撒娇道,我不与他们玩了,我要父皇带我去骑马,等我长大了去打匈奴。

刘邦说,如意你还小,去玩吧!

如意复又跑到刘恒面前,把还没来得及躲闪的刘恒按倒在地对他说,把你权当做马,骑上一小会儿。说完就跨到了刘恒的脊背上。

刘恒说,皇兄,我们都是父亲的儿子,你这样侮辱我,就是在侮辱父皇,还是下来吧!如意只当没听见,高喊着,驾,驾!

刘长却折根柳枝,递给如意说,皇兄你用这个做鞭子吧!

如意竟真的接了过去,狠命的用柳枝抽打刘恒的屁股。刘邦叹了口气说,刘恒也太软弱了,不能成大器。

太监说,地位决定这刘恒不敢反抗。如意的母亲是殿下的宠妃,而刘恒的母亲只是一介奴婢,根本无法相比。

刘邦觉得太监的话说的很对,就说,她既然替我生了儿子,我就赐给她叫薄姬。从今以后,这孩子也可以不再自卑,扬眉吐气了。

薄姬的地位是皇帝嫔妃中最低的一个职位,就如台阶地下的第一个台阶。不过高处不胜寒,薄姬也没有做皇后的野心,所以吕后始终也没拿她当回事。

高祖十二年,刘邦出兵得胜归来,和大臣们推杯换盏的同时也推心置腹,于是在座的三十余人,都向他进言说,皇四子刘恒宽厚仁德,应该封王。而边境也需要皇帝的亲信镇守。刘邦这才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三个皇子之间的游戏,心中不免觉得刘恒的某些优点还是很可取的,就点头说,封刘恒为代王,现在年龄尚小,过几年再去上任好了。

喝过庆功酒,刘邦觉得自己被英布射伤的地方还在隐隐作痛,就招来太医闻讯病情,太医欲言又止,诚惶诚恐。他说,人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轮回的过程,这没什么可怕的。就是扁鹊在也无法救回我的生命,那我还留恋什么呢?不久,就坦然离世,享年六十二岁。

刘邦死去以后,吕后掌握着大权,把刘邦的数位宠妃都杀了陪葬。薄姬上表说,四海未平,代王刘恒应该去封地,戍守边疆,由于代王年幼,作为母亲她有责任跟随身边,照顾饮食起居。

吕后竟意外的应允了她的请求。薄姬再一次死里逃生。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十几年以后,再回来,她的儿子已经成了天子,许负的话让她搭上了青春搭上了爱,青山依旧在,急速夕阳红?

事情做到完美,就是艺术

来到封地,她们母子才知道吕后那意味深长的一眼是什么意思。这里土地贫瘠,山高谷深,百姓多数过着渔猎的生活,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跟随代王刘恒一起来的薄昭,说这是一方穷山恶水。

薄姬可不这样认为,她说路就在脚下,看你如何去选择你脚下的路。望着百废待兴的封地,她沉默了,手揽着刘恒,不由得想起了协助魏豹管理魏国的事情,看来这些事情刘恒还不能处理妥贴,只有自己还像从前一样亲力亲为了。

她和刘恒一起深入民间,看到很多人住着茅草窝棚,很多人衣衫褴褛,问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总有匈奴来掠夺我们的粮食,烧毁我们的房屋,久而就是我们学会了打游击战,牧马放羊,敌人来了我们就跑,敌人走了我们就回来,和敌人周旋在山水之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薄姬听着记录着,回去和一起来的谋士商议,召集民兵屯田,不然朝廷要是不给给养就会饿死。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温饱问题。

薄姬跟吕后申请农业技术人员来支持他们这里的开荒运动。吕后觉得这个薄姬有些不自量力,竟然妄想把一块盐碱滩改成万亩良田,不过她更不放心代王母子,就美其名曰本后担心薄姬妹妹操持国事累坏了身子,特派我的贴身宫女花语去你处照顾你的起居。

吕后的话说得冠冕堂皇,却让薄姬心惊肉跳,战战兢兢的迎接花语,还哪里敢让花语来照顾自己,反过来是她在照顾花语,一切都改变了原来的轨迹。

花语的年龄跟刘恒相仿,两个人形影不离,亲如姐弟,吕后听不到代王刘恒想谋反的消息,渐渐的淡忘了这件事情。这里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薄姬也自心安理得的让花语成了九岁代王刘恒的王后。吕后就更加放心了。

这里的一切都欣欣向荣起来,人们把打猎吃不掉的动物饲养起来,用代王发的种子种地,饲养很多牛马,猪样,鸡鸭,代国悄然富庶起来。

沉寂了很久的匈奴兵来了,抢走了很多的财物,薄姬非常恼怒,就对他的弟弟薄昭说,我让你训练的部队怎么样了,可以和匈奴一战了吗?

薄昭说兵强马壮,可以一搏。

于是,匈奴再来的时候,他们就伏击了这些毫无防备的匈奴兵,并且擒获了他们的小头目,薄姬说,我们代国是礼仪之邦,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刀枪,我知道你们也是一些善良的人,不如我们合作,传授你们一些种植粮食的技术,让你们的人民也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两国可以进行商贸往来。

匈奴的小头目点了点头说,我回去跟单于转达您的好意,但愿我们双方可以修好,有哪一个老百姓希望打仗的呢?

薄姬就派遣使臣去匈奴见他们的单于,于是两国修好互不侵犯。花语见代国一天天富强起来,薄姬和刘恒并不因为她是吕后的人而疏远她防范她,心里很感动,就再也不给吕后传递刘恒的消息了,一心一意爱上了这个家,爱上了刘恒这个人。

吕后从各地选来美女,作为礼物送给这些分封的王,窦漪房被当做礼品分封道了代国。刘恒唯恐她是吕后派来的奸细,不敢亲近与她。窦漪房只有朗读《诗经》撇清自己:“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薄太后

窦漪房的父亲是在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隐居于观津钓鱼,不行失足落水,剩下三个儿女相依为命。吕后为了笼络各自的封王向民间征秀女,美丽出众的窦漪房被选到宫中,被吕后无意中分到代国,这是薄姬派出的亲信打听出的内幕。

出身清贫的窦漪房生活简谱深得薄姬的好感,于是在代王刘恒十二岁的时候,被纳为妃子,后来替刘恒生了一女两男,这是后话暂且放下。

花语王后有了身孕,窦漪房得到了代王刘恒的专宠。花语王后有些闷闷不乐,可是作为王后又不能不考虑替代王开枝散叶。薄姬说,女人只有生了孩子以后才更像女人。她期待着做奶奶,甚至有些期待许负的话可以成真。这些都是夜晚没事的时候,她独自一人对着月亮说的。

花语王妃还是在难产中死去了。

不久刘恒就封窦漪房做了代国的王后。

按照周易上说窦漪房是有旺夫相的,所以她来到代国以后,刘恒的路也变得一帆风顺起来。代国周边的小国都成了代国的友好芳邻,各国之间建立互贸城市,允许各国的商人办了通行证以后,可以随意出入,进行商业往来。

刘恒长大了,薄姬就把代国的权利移交给他,自己落得清闲。可是一个忙惯了的人,一闲下来,疾病就跟着追了上来。她病倒了,是积劳成疾,也有的大夫说,是长期惊恐所致,属于“恐症”。刘恒衣不解带的照顾着母亲,亲自熬药,亲自尝试要的温度,怕药水太烫会烫坏母亲的肠胃,怕药水太凉会凉坏母亲的肠胃。薄姬的病好了,刘恒的人却瘦了整整一圈。

薄昭做为代王刘恒的舅舅,很是把部队训练成了一只钢铁之师,没人敢正视。传说小孩子一哭,他的父母就会吓唬道,薄昭大人来了,孩子就会立刻止住哭声。

刘恒内有母亲协助,外有舅舅辅助,代国一天比一天繁盛。而吕后的日子缺过到了最后,虽然她不愿意离开人世,却也经不住阎王爷的召唤,撒手人寰。

吕后死了,她所立的皇帝也就成了众大臣的心病。汉少帝并不是刘邦的亲生儿子,在那个崇尚血统纯正的年代,他自然成为废帝。而刘邦仅存的硕果只有刘长和刘恒两个人,吕后的专政给这些汉家的忠臣门太大的打击,他们在立谁是新君的问题上竟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代王刘恒。

刘恒的母亲薄姬家里就有一个弟弟薄昭,并且薄昭也没有那么奸诈,是个老好人,也就不具外戚专政的条件。但是刘长的外祖父家人丁兴旺,可以给刘长做强大的后盾,想想吕后,他们还是选择了低调做人的薄姬,宽厚待人的刘恒入主汉室。

代王刘恒却看不到大臣们肚子里的弯弯绕,当使臣去代国迎接他回京城的时候,他犹豫了,怕这又是一个圈套,怕自己成了待宰的羔羊。

薄姬说,就让你舅舅薄昭去京城打探一下虚实,再做定夺。

薄昭轻装简从去了京城,见到了旧时的相好,知道少帝被废,刘恒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朝廷的重臣,他回来就是一人在上的汉朝天子。就屁颠屁颠的跑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外甥和姐姐。

刘恒回来了,鸟悄的没有声张。老臣们更加赞叹他的品质,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薄姬随后被儿子高调的从代国接回来封为皇太后。窦漪房被封为皇后。

大汉的政务也比代国繁忙很多,薄姬见到儿子的次数也烧了起来,不过她高兴的是终于可以看到儿子做上天子的宝座。她没有吕雉的野心,从来不掺合儿子的国事,只是偶尔提醒儿子,皇帝是百姓的皇帝,而不是某个人的皇帝。盖房子,需要打好地基才可以保证千年不倒。文帝刘恒深以为然。

没多久,刘恒就为了稳固江山,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掌控天下,而分封诛杀吕族叛逆的功臣。周勃被任命为右丞相,陈平被任命为左丞相,灌婴被任命为太尉,组成新的汉廷中央内阁,又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员,当然不能厚此薄彼,随他一起进京的官员也一一得到了封赏。

薄姬把整顿后宫的任务交给了窦漪房,自己没事的时候弹弹琴,看看书,去“织室”走走,看看奴婢们的手艺,听听民生,表面看起来悠闲,其实心里却惦记着儿子。

文帝出征去镇压叛乱,她吃不下饭,刘恒是他唯一的儿子,是她的心头肉。

薄昭去边疆征伐她更加担心,这可是她从小长大相依为命的亲人。从边塞传回喜讯,薄昭打了胜仗,班师回朝,她开心的笑了。亲人嘛,就该相互扶持,才能越走越远。

文帝十三年,有人告发淳于意妄言生死,按照大汗律例要是一般百姓犯罪会在当地处死,而家里以前在朝廷做过官的犯了罪,必须押解到京城来治罪。淳于意就要被押解走了,他的五个女儿前来送别,他感慨说,生女儿就是不如生儿子。父亲有了事情,儿子可以替父申冤,女儿却不能抛头露面。他的小女儿缇萦对他说,父亲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您进京伸冤。到了京城,缇萦对汉文帝说,我的父亲是个神医,就是由于耽误了给朝里的官员看病,所以被诬陷成了庸医,现在我相替我的父亲去死,留下他来帮助更多的病人逃脱疾病的折磨。

汉文帝本来派人调查这件事已经知道了淳于意是被冤枉的,再加上缇萦的一片孝心,就当场释放了淳于意,还在让全国的人都要向她学习,提倡“百善孝为先”。

薄太后

周勃自从辅佐汉文帝刘恒登上帝位以后,心里就有些不安,每天谨小慎微。后来辞官不做回家颐养天年。可是匈奴的侵犯,让他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和薄昭一起合作抗击匈奴大军,庆幸的是他们打败匈奴的军队凯旋而归。

汉文帝刘恒请就他继续做左丞相。

由于京城的繁华,很多拥有封地的诸侯都不愿去封地,长期在长安居住,这样长安粮食的供给就出了问题,刘恒就想从这些人的身上下手,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危机。

左丞相周勃就成了他的第一个下手的对象。

周勃被免去左丞相之职,心中郁闷,喝了些酒,夜晚的时候,穿戴上出征的衣服在书房里久久的伫立,惦念着边疆的战事。

有些周勃的仇家知道了这件事,就去汉文帝那里举报说,周勃对汉文帝不满,起了反叛之心,每天的晚上他都全身披挂,对着皇宫怒目而视。

文帝刘恒就派人把周勃抓来关进了监狱。虽然他不相信周勃会反叛,却也不敢放纵这件事。周勃在监狱里买通狱吏,请求他帮着想一个自救的办法。狱吏就在他的手心里写上“公主”二字。周勃的大儿媳妇就是拓跋公主。拓跋公主和薄昭的老婆是最要好的朋友。况且薄昭还和周勃曾经是一个战壕里的朋友,所以他得知情况以后,就赶紧去找姐姐薄太后,请她替这位战场上的兄弟说说情。薄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造反的心思,就欣然应允了这件事。

第二天,文帝刘恒上朝的时候,薄太后就抓起头巾扔向文帝刘恒说,绛侯周勃在手握重兵的时候不去谋反,而非要等到被剥夺了兵权以后,在一个屁大点的地方才想起来造反,这是什么道理呢?

汉文帝刘恒这时候已经接到了狱吏的禀报,看到了绛侯周勃的申辩,于是向薄太后谢罪说,狱吏已经查清楚了这件事情,马上就把他放出来。

周勃千恩万谢的走了。

薄姬说,你要知道我们河流的水是从上游来的,我们要知道感恩。

汉文帝点了点头。

过了不久,薄昭酒醉以后,杀了皇家的使臣,汉武帝怕母亲伤心,没有下令抓他,可是又怕百姓说汉文帝做事不公,就派遣大臣去游说,让他自杀。可是薄昭根本就不理他那一套,仍旧我行我素。把汉文帝逼的实在没办法了,就派大臣穿上孝服在他的府门外哭泣。薄昭被逼无奈,上吊而死。

薄太后知道了以后,没有责怪儿子,心中却因为失去了唯一的弟弟暗自伤神。她从此常年吃斋,直到去世,也不愿意和刘邦合葬,因为她觉得是刘邦毁了她和魏豹的幸福,她恨这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