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逻辑和原理的运用能力,是无法有效说服他人的,工作必定陷入无效努力,低水平的重复劳动。缺乏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历,过度的高级思想是走火入魔,无法接地气,造成自命不凡且自命清高的个性,务虚不务实,陷入到高谈阔论,争论没有定论的泥塘中,最终把“理想化”的精神世界放大到现实中,抱怨自己的现状,对他人和社会不满。

在人生的盛年,干自己该干的事!80%的时间用于行动上的打磨,20%的时间用于思想上的修行。

千万别搞错了读书的逻辑关系!

逻辑乱了,会遇到大麻烦!盲目读书,比不读书的后果更严重。不读书,极大可能被别人骗得一愣一愣的;而盲目读书,则是极大可能把自己骗得一愣一愣的。你觉得哪种更可怕,更可悲?

正确的读书观应该是怎样的逻辑

执着于当下的勤学苦练,放眼未来的精神理想。普通人读书的4步逻辑原则:

多读书,读好书,但不盲目读书!

1、多读一些专业书,做好当下的工作

  • 解决工作的难题,靠什么?靠理性!没有理性=瞎忙。

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勤学的学是需专业知识;苦练的练,是练习书本知识的技能。

别嫌专业知识枯燥乏味,一字一句看下来,学而习之,边学边练习,这才是解决生计,实现理想的捷径,最实用的生存之道。

专业能力,才是职场生存竞争的第一法则。你在专业书籍上投入的时间越多,练习越多,活学活用,工作后期回馈你的收入就越高。

很多人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人、无畏的事上陷入烦恼:为什么领导经常对我发火,不待见我?为什么同事经常指责我,不待见我?

问题根源在于自己,是自己的能力不行。倘若一个人专业能力很强,加上不太差的情商,领导自然会对他所偏袒和偏爱,同事也会对你给予足够的尊重,不敢轻易招惹他。这是职场的显规则,拼的是能力,不是讲矫情的地方。

  • 专业书分为两大类,主要学什么呢?

✔专业类读书逻辑,示意图如下:

多读书,读好书,但不盲目读书!

①、工作操作的专业书籍

练习操作步骤,了解知识原理,熟练掌握工作技能,不断尝试技能的组合,学会灵活运用。

、思维通识的逻辑书籍

掌握分析、推理和决策的思考能力,才能高效完成提案、汇报等工作任务,以及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没有逻辑和原理的运用能力,是无法有效说服他人的,工作必定陷入无效努力,低水平的重复劳动。

③、 跨界学习其它专业书籍

一方面可以给自己带来跨界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对职业瓶颈,比如近年来,很多工作者考取造价工程师、消防工程师等等,为自己开辟一个新的职场阵地。

【经验分享】

2001年,我在刚租住的地下室,一个月基本学会了3D2.5的操作。而那时的电脑软件是中文版,书是英文版的,我只能每天趴在电脑前,一边看电脑,一边对着英文书,把书本里的命令,在电脑上挨个操作一遍;忘了就反复练,直至熟练,把眼睛熬出了血丝,也熬出了干涩。在这个过程,逼着自己找方法,总结方法,学会了高效率学习的工作技巧。

熬下来,值吗?值,上班后老板第一个月给我300,第二个月500,第三个月给了我800+提成。这段经历,磨炼了自己的毅力,才有了后来自己职场生涯一连串的幸运机会。

多读书,读好书,但不盲目读书!

2、适量看一些励志书,尤其在迷茫时为自己赋能

理性是枯燥的、乏味的,加入情感才会有更大的动力。

  • 解决成长的烦恼,靠什么?靠悟性!没有悟性=愚钝。

人生成长的道路磕磕绊绊,必定是充满荆棘和挫折,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必定会产生畏难、厌烦和放弃的心理,适当看一些心理学书籍和成功励志类书籍(方法论),为自己加油鼓劲,进行自我成长的激励,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帮助自己持续性成长,避免半途而废。

少量看一点鸡汤,也没错,能快速缓解自己眼前的压力,

切忌避免自己“中毒”太深。心灵鸡汤表面上看起来冠冕堂皇,实际却逻辑漏洞百出支撑,美好的说辞让人迷失了生活的本质,忽略了过程的艰辛,认为一切事情都很容易;反而把工作问题处理的更糟,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艰难,郁郁不得志,继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造成心态失衡,很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

  • 励志书分为3大类,主要学什么呢?

✔励志类读书的逻辑,示意图如下:

多读书,读好书,但不盲目读书!

①、名人传记的书籍

透过成功人士的经历,经验教训的总结,来自己激励,用他们的大视野来破除自我内心的小世界,打开一扇窗,迎接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模仿他们的成功智慧,指导自己学习,做出更好的行动。

比如,我看《乔布斯传》,对我最大的激励是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与众不同的地方,挑战自己,一切才有可能。

②、认知思考的书籍

弥补自己的认知盲区,让自己更加系统地认知到做人做事的成功原理和方法等。比如《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按住书籍的指引去实践运用,让自己实现更加高效的人生。

③、心理学科的书籍

认知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缺陷,找到破解的方法。比如《自控力》,通过书籍知道自己心理到底出了什么状况,用什么方法可以调整自己的心理,让自己内心更强大。

【经验分享】

我之前有一个同事,很能聊,不少名人大咖的故事如数家珍,聊起天来,大开大合,妙语连珠,虽然有些能力,可是工作缺乏责任心,时常抱怨公司,抱怨老板、同事,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在一个小公司混迹。

多读书,读好书,但不盲目读书!

3、少量看一些圣贤书,与圣贤神交,让灵魂升级飞跃

理性和悟性,无法彻底解决人性自私,独我的一面。没有灵性=不曾活过。

  • 解决人生的困惑靠什么?靠灵性!

生命的历史长河中,一切流动的内在感受,终归流向灵魂深处的那个终极归宿。

认清自己能做什么,该干什么,比什么都重要。不要试图把自己搞成学究,思想哲人,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职业的读书人,天赋异禀,用最顶级的思想给普通人做启发性的智慧思考。普通人的职业就是脚踏实地干活,第一要务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书读好,把工作干好,干得效率。

如果年纪轻轻,沉迷于老子、孔子、苏格拉底等超级思想家的书籍,学会了一堆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语言,华丽优美的辞藻,解决不了任何现实的问题。空谈误己误国,实干兴邦,避免自己成为思想的奴隶。

缺乏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历,过度的高级思想是走火入魔,无法接地气,造成自命不凡且自命清高的个性,务虚不务实,陷入到高谈阔论,争论没有定论的泥塘中,最终把“理想化”的精神世界放大到现实中,抱怨自己的现状,对他人和社会不满。

对于普通人而言,思哲类的书籍,别贪多,嚼不烂,就像一味良药里那一点点微乎其微的砒霜,恰到好处是救人,多了是害人。

  • 思哲书主要学什么呢?

✔思哲类读书逻辑,示意图如下:

多读书,读好书,但不盲目读书!

让书本的思想滋养自己的灵魂,获得一种信仰的力量,拥有一点伟大的动机,从私人的我,走向公众的我,关注他人,拥抱世界,敬畏自然,与万物一体,天水一色。也就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遵从自然的法则,生命的法则,走向生命终极想望自由、心智、创造和爱的灵魂属性,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