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本是补充体力最好的方式,然,失眠,似乎永远是一个流行的话题,与每个人的关系,看似不远不近,却又扑朔迷离。也不知是夜太美,还是熬夜的“罪”,又或是日有所思,夜半三更就是难以入睡。失了眠的夜,格外漫长,怎么办?

道医认为,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名卫气,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体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就是行于阴经。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这就是道医对睡眠机理的解释。

阴是死物,阳是动力,是能量,只有通过阳气的推动和温化,阴液才能发挥作用,只有“阴得阳生”,才能泉源不竭,这不仅仅是养生和保健,更是一种艺术,是道!

人活在天地之间,人体内气机循环与天地是相通的,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到自然界,向自然界学习,对养生才会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如果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建议你也找一个山洞,夏天和冬天分别去看看,体会一下山洞的夏湿冬燥。站在山洞之中,就是站在天地的脏腑之中,也好似站在你自己的脏腑之中。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对我们人体而言,它就好比是一个太极,白天动而生阳,人体阳气输布于外,所以人在白天是动的,阳光的,展示的是一派阳刚之气。透过阳刚之气的外在表现,我们应该看到,这些输布于体表的阳气,为阴液所化,维持这种状态需要消耗体内的阴分。阳以阴为基础,阴以阳为表现形式,白天的所有活动,都是在消耗阴分。

当动到极限,阴分消耗过度,人就会疲劳,就需要静下来,需要休息。当人体入静或者入睡之后,阳气开始收敛,消耗减少,反过来促进阴分的化生,只有阴分养足了,人体第二天才能有充足的阳气。

人可以只喝水,不吃饭,活上一个星期,而且感觉还不是很坏,但让一个人整天整夜不睡觉,过不了两三天,人就会崩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动而生阳,生阳即耗阴,长时间地耗阴,就会阴分枯竭,身体自然就会受不了。最后的结局不是“阴平阳秘”,而是“阴阳离决”。

明白了这些道理,再看看长期失眠的患者,为什么他们满脸皱纹,为什么他们手掌的纹路很乱,这都是阴分亏虚的表现。由于长期失眠,阳不入阴,阴气得不到化生,体内五脏六腑阴液不足。

长期睡眠不足将使寿命缩短1成,经常熬夜究竟对人的寿命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呢?据美国《时尚》杂志报道,英国南部萨里大学及美国西北大学联合进行了一项睡眠不足对身体健康所产生的影响的调查。该调查首次揭示了,经常熬夜会减少10%的寿命。美国《神经病学、精神病学与大脑研究》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的人患抑郁的风险会增加80%。

那么失眠该如何治疗呢?很简单,引阳入阴,就能治好失眠!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患者为什么阳不入阴,情况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气郁化火型

有些患者经常心情烦躁,这是因为体内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扰乱心神,阳气被排斥于外,就无法入阴了。

这样的病人只需要服用清热的药物,再配上解郁的药物,就会有很好的疗效。比如,栀子淡豆豉汤配四逆散。

二、寒湿严重型

有些病人是体内寒湿较重,阳气进入身体后,无法推动大量的寒湿之邪,人就会感到很累,睡觉睡得累,连做梦也是做很累人的梦,有的患者甚至描述,做梦时感觉双腿走路非常沉重,早上起来,好像一夜没有睡觉一样。

这样的患者,需要温补阳气,促进阳气推动阴液的运行,只要阳气足了,推动有力了,睡觉就感到轻松了。服用附子理中丸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三、阳不入阴型

有些患者属于阳气入阴的机制出现了问题。人之三阳为太阳、少阳、阳明,人之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由阳入阴,是由表入里的过程,即由太阳至少阳,由少阳至阳明,由阳明至太阴,由太阴至少阴,由少阴至厥阴,“人卧气血归于厥阴肝”就是这个道理。这里面的关键环节是由阳明到太阴的过程,也就是由阳转阴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障碍,阳气自然无法入阴,人也就失眠了。

阳明在人体指的是胃,太阴在人体指的是脾。《黄帝内经》中写道:“胃不和则卧不安。”因为阳气不能经过阳明胃,进入到太阴脾,阳不入阴,所以卧不安了!

半夏汤是《黄帝内经》中仅有的十个药方之一,专为失眠而设。原文记载其组成、用法及功效是:“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这里面的关键药材是半夏。半夏者,夏季的一半,夏季到秋季,是大自然由阳转阴的过程,半夏生长于夏季之半,大自然阳气正浓之时,正所谓“阳极生阴”。半夏归于胃经,禀赋阳极生阴之性,是引阳入阴的最好药材。

如果患者肝火较重,阳气也是无法进入肝的,因为肝火会排斥阳气,即使用半夏引阳入阴,也只能使阳气处于少阴、太阴的境地,患者能入睡,但会比较浅,只有在彻底清泻肝火之

四、失眠还有三个原因

人为什么会失眠呢,简单来说原因有三:一是心肾不交,二是血不足,三是胃不和。

1,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较难治疗

过去,几剂酸枣仁汤,再或温胆汤就能治好,但现在还用这些药已经没有明显效果。因为现在人的生活比古代复杂得多,很多人的失眠都与长期熬夜有关。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该睡的时候,而人老不在此时间睡觉,就会慢慢地出现心肾不交的状况,导致失眠。

2,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

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道医里有一种说法,叫做中焦受气,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人的血从何而来?实际上血是从胃来的,人体是通过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华转变成血。血是一种能量,代表着一种动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我们常提到补血的问题,懂得中医医理的话,就知道了血是从胃而来,所以乱吃很多所谓补血的补品未必有多大的用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

胃主血,所以胃虚就会造成血不足,要想补血就要养护好我们的胃经。血不足,不能有效的上输于脑的话,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

3,胃不和则卧不安

假如晚上吃得太多,也会造成失眠。人活一口气,气是用来睡觉的,也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过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

中国古代养生讲究过午不食,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九、十点钟一顿,下午四、五点钟一顿,晚上就不再吃东西了。而生活规则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时的人很少失眠。我们吃晚饭也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而且最好在晚饭后出门散散步,或者做一些其他的运动锻炼,对增强夜里的睡眠质量非常有好处。

三招助你一夜酣睡

(一)、睡前泡脚安心神

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等重要经络的起止点,而且在脚底上还分布有与各脏腑器官有密切关系的近70个穴位和反应区,用热水泡脚,刺激这些反应区,就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

就失眠来讲,热水可扩张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脚部血液流动,降低足部的肌张力,并促使头部的血液向下肢流动,相对减少脑充血,使人产生全身放松和昏昏欲睡的感觉。在泡脚的同时,如果再辅以按摩涌泉穴(脚底中心距前脚趾约1/3处),则可进一步增强对失眠的疗效。因为涌泉穴也具有引虚火下行、镇静,安神、降血压等作用。

进行泡脚按摩时,应注意:

1、泡脚时间不宜太长,最多半个小时,老年人更是如此。饭前、后半小时不宜泡脚,否则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有碍营养的消化与吸收。泡前最好喝一杯水,有利于新陈代谢及体液的补充。

2、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以30—40摄氏度为宜。

3、最好用有一定高度的平底木桶,使水深浸没至小腿肚。

4、可在泡脚的同时按摩涌泉穴,也可以在泡后单独按摩。

5、如果在热水中加些醋(100—150毫升),效果更好。

6、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冻脚、脚部有炎症者不宜。

(二)、穴位按摩保你睡的更香甜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因此常会出现睡眠治疗不好。轻者不容易入睡,重者彻夜难眠,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今天教你一个穴位的按摩方法,帮你找回睡眠。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所以也应该重视头部的气血供养。在休息或看电视等闲暇时间,我们可以用单手梳理头皮数次。方向是从额头的发际线开始,沿头皮到颈部的发际线终止。这样,五个手指可以分捋头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达到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

按照经络归属,可以用拇指按揉以下穴位:内关,神门,三阴交。内关穴位于掌心面,手腕横纹上2寸(同身寸,即每个人自身大拇指的宽度为1寸,下同),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神门穴位于掌心面的手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胫骨,它就在胫骨的后方。这三个穴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至10分钟,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三)、自制“安神补脑粥”

取炒酸枣仁(中草药房有售)50克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后,取出酸枣仁不用,在煎煮的酸枣仁水中加入小米200克,百合50克,再加入适量水煮粥,粥煮好后加入红糖25克,睡前1小时服用。

营养分析:小米,又称粟米,性味甘咸,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其功用在于“健脾、和胃、安眠”。现代医学认为:饭后的困倦程度往往与食物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有关。色氨酸能促使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一种使人欲睡的血清素——5-羟色胺,它可使大脑思维活动受到暂时抑制,人便产生困倦感觉。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这种物质越多,人就越感到困难。小米中的色氨酸在所有谷物中含量最高,每百克食物含色氨酸量高达202毫克,是其他谷类食物无法比的。另外,小米富含易消化的淀粉,进食后能使人产生温饱感,可促进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进一步提高脑内色氨酸的数量。因此它是安眠的最好食品。百合有清心安神之功效。酸枣仁性味甘,平。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功效。用于治疗烦躁、心慌、失眠效果很好。

5个帮助解决睡眠问题的黄金法则,记住这些就能睡个好觉。

法则一:养成规律的作息

睡觉前你是在悠闲地刷手机,看电视剧或者打游戏吧。这不仅占据了我们睡觉的时间,还影响大脑神经活动。电脑、电视机和手机的辐射会影响神经系统从而造成入睡困难、易醒或者浅睡眠。所以建议在睡觉前的一小时,大约是十点左右就关闭所有电子产品。如果睡前想找些事来做,可以选择阅读一些适合睡前看的书籍。

法则二:创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

房间需要有良好通风,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17-20摄氏度之间。宁愿温度低一些盖着暖和的被子,也不要在很热的环境内盖很少的东西。如果早上醒来背部或者脖子不舒服,那说明该换床垫、枕头或者其它东西了。床褥的硬度要适中,枕头的尺寸不用太大,要饱满舒适。另外,睡觉的时候不要留灯。因为有助于睡眠的褪黑素只有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破坏褪黑素的产生会导致心理和生理失调。

法则三:注意饮食

影响晚上睡眠质量的不仅仅有晚餐,空腹也会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防止失眠,最好在下午6点之后停止进食。如果感觉特别饿的话,可以吃些沙拉或者纯酸奶。

法则四:不要躺在床上却不睡觉

让身体习惯睡眠。如果躺在床上却睡不着,可以尝试起来在房间走一走,做些呼吸体操。重要的是,不要增加体力和脑力负担。

法则五:睡个午觉

午休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好办法。即使睡15分钟,也可以变得精神抖擞。可以通过实验确定晚上最标准的睡眠时长:在至少一周内每天晚上相同时间点睡觉,然后早上自然醒来,看每天一般需要几个小时,然后根据这七天的平均时间得到一个标准值。如果晚上得不到充分的睡眠,白天通过小憩补足需要的睡眠“差额”,可以在公交上或者工作期间休息时闭目养神一会儿。

特别注意:

睡前使用电子阅读设备会影响睡眠质量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一些研究和个案报告指出,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进行睡前阅读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据《纽约时报》报道,科研人员进行了一个小实验来验证这一说法,他们让9人在睡眠实验室中度过了10个晚上。这9人连续5个夜晚使用平板电脑进行睡前阅读,剩下5个夜晚则阅读印刷品。两种情况下,他们都会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里阅读,直到他们感觉已准备好入睡。

根据《生理学报告》中的描述,该项实验发现,当人们读的是平板电脑而非印刷品时,他们的就寝时间和入睡时间都更晚。那是因为他们调节睡眠的荷尔蒙——褪黑素水平受到抑制,分泌时间延缓。而当他们使用平板电脑而非印刷材料时,REM睡眠时段——也就是睡眠中做梦时的快速眼动阶段会缩短。

报告还说,在使用电子设备后,他们感觉到晚上的困意减少,早上也没那么清醒。

严重失眠方:

配方:淮小麦、石决明、夜交藤、珍珠母各30克,赤芍、合欢皮各15克,黄芩、柏子仁、丹参、麦冬各8克,沙参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方对于兴奋、肝阳火旺、心神不宁的严重失眠症疗效特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