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你可能并不相信,中原地区的历史长河里,曾经与许多白人族群发生联系,中原地区也曾经有“白人”在中原建立政权。当然,这些“白人”绝大部分不是纯白人血统,而是黄白混血人种或者说是黄白过渡人种。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一,斯基泰人。

斯基泰人,最早的游牧民族,是雅利安人一支。根据考古显示,中国地区斯基泰人在商朝晚期活动范围达到巅峰,一度到达黄河河套地区。历史上,雅利安人摧毁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并发明了种姓制,奴役了印度土著。然而,在殷墟殉葬坑也发现了许多白人骸骨。

斯基泰人退出蒙古高原后,中亚、西域地区后裔被中原王朝称为塞种人,在其后数千年中,数次影响东部地区。

二,月氏人

月氏(音月支),古代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麓,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后部分西迁称为大月氏,击败当地大夏政权,百年后建立贵霜帝国。留在故土的人称为小月氏,后与其他民族混血,演化为卢水胡。张骞出使西域,联系的大月氏就是说的这个民族。

月氏人相貌有争议,因贵霜帝国时,月氏人已经混血为白人,因而原始月氏人原貌有羌人、白种人、混血人等不同说法。

三,羯(jie)人

羯人是作为南匈奴的奴隶迁入中国,信仰祆教,后与匈奴独立开来。《晋书》记载羯族人长相“高鼻多须”。五胡乱华时期,石勒建立后赵(319年-351年),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羯族统治十分残暴,被冉闵屠杀后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至于羯族到底从哪里来,到目前也没搞清楚。

羯人来源比较值得提的说法是:1,栗特人,前与斯基泰人有关,后与昭武九姓有关。白人。2,多源头胡人混合部落。3,比较奇特的说法,犹太人十二支派。

四,丁零人

丁零人亦作丁令、丁灵、钉灵。又称高车、狄历、铁勒,敕勒。匈奴人称其为丁零,鲜卑人称其为敕勒。黄白混血人种。今天汉族、维族均有丁零人后裔分布,有人认为今天涅涅茨人为残存丁零人。

1,383年淝水之战后,黄河流域的丁零人翟斌在起兵反前秦。388年丁零人首领翟辽在黄河南岸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建立魏国,自称大魏天王,史称翟魏。这个国家较小,只有三万余户。392年被慕容鲜卑燕国所灭。

2,北魏末年,为六镇起义的主力,后被鲜卑和柔然联合镇压。宋代郭茂倩辑《乐府诗集》中保存的《敕勒歌》是敕勒族的一首著名的民歌,其中最后三句为国人所熟知。《敕勒歌》内容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五,铁弗族

匈奴的一支,也称铁弗匈奴,十六国时期,于朔方地区建立过大夏政权。史称“大夏”或“胡夏”,胡夏统治者荒淫残暴,被鲜卑北魏消灭,为匈奴最后的辉煌。

铁弗族应该为黄白混血。

六,鲜卑慕容部

352年~436年,由鲜卑慕容氏成员及后代等,所建立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国号为燕的政权。《晋书苻坚载记下》前秦氐人苻坚骂慕容冲为"白虏"。

慕容部有白人特征,猜测鲜卑慕容部为黄白混血。

七,安禄山、史思明

唐朝,唐玄宗过分信任胡人,将河北三镇的兵权交给胡人安禄山,755年安禄山联合契丹人、奚人造反,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王朝腹地,重创了唐朝,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胡人中安禄山,史思明为昭武九姓栗特人,安禄山模样应该是这样:

八,沙陀族

五代十国,后唐(923年—936年),李存勖;后晋(936年-947年),石敬瑭;后汉(947年-950年),刘知远;北汉(951年―979年),刘旻都是沙陀族将领建立的。沙陀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为唐朝附庸民族,长期跟随唐军作战,安史之乱后,为唐朝镇压起义调沙陀人来中原。从沙陀人李克用后登上中原政治舞台,后汉结束后消失于历史记载中。因迁来久远,汉化深刻,沙陀族较少为人所知。

沙陀族来源复杂,为突厥、回纥、粟特-昭武九姓混血,其中大部分可能为黄白混血人。

另外,隋唐之际的西突厥人,宋元时期泉州亦思巴奚兵乱,元朝色目人也是典型,在这就不多说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