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被怀疑具有蛊惑人心的能力,不仅朱云没有当成官,连推荐他做御史大夫的那位守丞也被罢了官。

不过,作为一个能够让天下文人到处称赞的人,自然不会缺乏出人头地的机会,也不会缺乏被人继续推荐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少府五鹿充宗对《易》非常有研究,当时的各个经学都是讲究门派的,五鹿先生的《易》属于梁丘氏一派。

元帝也喜欢研究《易》,但各门派之间的差别搞得他有点糊涂,所以就很想让各门派的代表们辩论一番,看看到底哪家说得更有道理。

五鹿先生口才很好,加上很受元帝宠幸,既恃才傲物,又恃宠傲人,所以诸儒要么不敢使劲跟他辩,要么称病在家闭门不出不与他辩。

一时间,五鹿先生风头很盛,有点趾高气昂。

这时,有人再次推荐了朱云。

这一次,没有人反对。

想想也是,朱云固然危险,固然不讨人喜欢,但五鹿充宗更令人讨厌。要解决这个讨厌,就有必要来一招以毒攻毒。

如果没有点辩才,朱云不可能获得如此的名声,而做过游侠的朱云,对五鹿充宗这样的腐儒根本不可能看在眼里,所以,当五鹿先生遇到朱云先生时,趾再高也不可能再气昂了——在朱云的巧舌和气势打压之下,五鹿充宗崩溃了。

辩论这件事,能不能把道理讲清楚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气场和气势,所以,现实中你会发现,辩论中最后赢了的那个人,不是领导,就是领导的红人,或者就是最咄咄逼人的那一个。

一些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原则性,只要你跟他们站在一条线上,什么蛊惑人心,什么亡命之徒,统统可以既往不究,而只要你不跟他们站在一条线上,再牛的人,也只能是他们的敌人。

为儒生们出了口恶气的朱云,终于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也顺利地进入了官员序列,成了一名博士,并被任命为杜陵令。

但江湖人物就是江湖人物,很快,朱云就因为放跑了朝廷追拿的亡命之徒而被免了官。

后来虽然遇上大赦,又得授官职,但由于跟五鹿充宗结下了梁子,而五鹿又是中书令石显和丞相韦玄成的人,所以,最终几度沉浮,终元帝之世,朱云都没有啥大作为。

元帝死后,成帝继位,成帝的老师张禹做了丞相。

朱云上书求见,当着满朝公卿的面,说,现在的朝廷大臣大都尸位素餐,愿皇帝赐我一把尚方宝剑,我来帮您斩杀佞臣!

成帝问,那你说,朝廷里谁是佞臣呀?

朱云一指丞相张禹,说:就是他!

成帝一听立马就乍了毛:你他妈这是逗我玩儿呢吧?丞相是我老师,我还不了解,他怎么可能是佞臣!来人,把朱云拉出去!杀!

御史上来抓住朱云就往外拉,朱云在地上打滚,两手抓住大殿的门槛不肯走。御史人多,朱云劲大,结果,拉来拉去,门槛都被朱云给扳断了。

左将军辛庆忌站出来说道,此人素来狂妄,但却是个直来直去的人。如果他说的话是对的,则不可杀,如果他说的话不对,那就不要理他,以显示朝廷惜才爱才之心和大度的气量。

成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放了朱云。

此后,朱云再没想过在仕途有所发展。

薛宣为丞相时,朱云有次去见他,薛宣接待得很隆重,并且留朱云住在府中。

薛宣有意让朱云出仕,对他说:乡间无事,不如留在我这里,“可以观四方奇士”——意思就是留下做自己的顾问什么的。

朱云很不高兴,说道:你这是想让我做你的小吏吗?

口气之严厉,吓得薛宣也不敢再说话了。

在文人圈子里、在低阶层官员里边都能有很好的名声,但为什么一到高阶层官员的圈子里,朱云就开始见谁怼谁,跟谁都处不好关系呢?

这确实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不过,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人。

他们与下级能够打成一片,与同级也能打成一片,唯独与上级无法和平相处,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要骂两句,说是恃才傲物吧,才也没高到什么程度,说是视功名如粪土吧,他们其实还很想往上爬——不是情商太低,而是情商有缺陷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