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在的共享设备,那是非常的多。什么充电宝,雨伞,自行车,电动车。可以说都是非常的普遍,虽然说共享单车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但是依然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但是为什么亚洲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在欧洲市场行不通?下面来带大家看一看。

国外共享单车

先从欧洲需求面看,多少人有多少自行车? 根据统计,名次第一的荷兰1千6百万人大概有1千6百万自行车,人均一车,除去老弱病残孕人均多余一个车呀。顺带荷兰以大平原著称,一些地方都平到海平线下了,绝对不会出现某些共享单车盲目扩张大量投放重庆等山城的可笑场面!接下来的丹麦自行车拥有率(自行车数比人口数) 为80%, 德国76%,瑞典64%……日本小岛国也有57%,中国?——根据统计有5亿辆自行车。如果不是为了做广告博眼球沾一沾欧气,哪个经理人会想出把业务投向自行车过度饱和的市场?

摩拜

共享单车实质上是把运营成本转嫁给大众乃至政府部门的传统租赁业务,大众历经长期的集体主义教育很自然地就会认为破坏共享单车是在破坏集体财产会出面制止,政府部门基于市容市貌这样的升迁指标也要代替共享单车的运营商进行整理乃至维护工作。然后到了欧洲,又不是我的别人把车丢河里了关我什么事啊,于是欧洲的运营成本飙升,共享单车本身成本并不高,大头在于运营。

国外共享单车

欧洲人很少骑车上班,也很少骑车上学,自行车感觉更多和运动联系在一起。简而言之自行车已经退出主流交通工具的范畴了。但中国人还是比较喜欢骑车的,而共享单车盈利靠的是固定消费人群,很符合国情。国内好多人都骑车上学上班,很多人几乎每天都有需求。这种固定需求才会让用户办月卡,才会让用户长期的把押金存在共享单车公司。像ofo这样的公司绝对不可能只靠收月卡钱来盈利,更多的是靠月卡收入和押金来做金融投资。没有稳定的押金,那资金流就不稳定,那很多投资就无法实现。所以说,在欧洲,对自行车有固定需求的人不多,就算有用户,也不是稳态的长期用户,都是那种尝试尝试,押金放一两个礼拜就拿出来的人。办月卡的人更少。像这样没有利润的生意,还要大费周章前期投资,在欧洲是比较难生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