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推出的“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专题,以封面选题和笔谈讨论中国模式的杂志为入选标准,精选知名学者对中国发展模式独到见解的主题,内容精彩实用。值此十周年之际,我们将《文化纵横》十年优秀期刊以专题形式推出,回顾杂志创刊十年来曾关注过的诸多重要选题,邀请您一同重温走过的思想道路。

2008年,《文化纵横》秉承“文化重建”的使命正式创刊,转眼已经度过了十载春秋。值此十周年之际,我们将《文化纵横》十年优秀期刊以专题形式推出,回顾杂志创刊十年来曾关注过的诸多重要选题,邀请您一同重温走过的思想道路。

美国焦虑的一个重要根源:中国走出了自己的路|十年专题(二)

《文化纵横》是国内较早开启“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讨论的学术刊物,我们就以此为题,带来十周年的第二个专题系列。“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专题共包含2010年到2015年的6本质量上乘的期刊。

1

2010年12月刊

本期“宪制的中国资源”专题,强世功、柯小刚、陈柏峰分别讨论了国家认同与文化政治,王道与人民共和,革命传统与法治国家的建设。

2

2011年2月刊

本期“中国模式与中国共产党”的专题文章,丁耘、王涛、白钢、韩潮等学者分别进行了精彩阐述。

3

2011年6月刊

封面选题由季卫东、强世功、白龙、鲁楠等学者讨论“法治的中国结”。

4

2011年10月刊

本期笔谈,甘阳讨论“中国道路还是中国模式”,秋风带来“地方模式的政治意涵”。

5

2013年6月刊

封面选题由张鹭、李辉等学者探讨“腐败的逻辑与根源”,同期的笔谈是由秋风、欧树军、施展等学者带来的“世界秩序的中国想象”。

6

2015年10月刊

封面选题关注“中产阶级的焦虑”,李瑞昌、傅蔚冈等学者均有精彩文章。封面选题关注“寻找新官僚精英”,修远基金会带来新全球化时代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文章。

美国焦虑的一个重要根源:中国走出了自己的路|十年专题(二)

《文化纵横》一直以封面选题紧跟社会脉搏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封面选题作为杂志的题眼,每期邀请四五位知名专家学者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思考与评论,不少经典文章至今依然颇具启发性。而“专题”“笔谈”等栏目则都是短篇文章,以集中、鲜明为主要特点,每组亦有四到五篇文章,不乏知名作者的思想火花。

本次推出的“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专题,以封面选题和笔谈讨论中国模式的杂志为入选标准,精选知名学者对中国发展模式独到见解的主题,内容精彩实用。本次《文化纵横》十年专题选集数量有限,订完为止,您可以通过点击阅读原文/登陆官方微店的方式订购。

《文化纵横》还将陆续推出其他优秀专题内容,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