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开始,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资金,流向“高危”领域房地产行业的现象进行了严密监管,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质性惩罚措施。但三令五申下,仍有平台顶风作案。

去年,网贷平台亿百润CEO虞咏峰曾公开表示,“期待互金监管的崭新面貌,相信它能引领行业走向更加健康的道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投资环境,也让百姓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

表面信誓旦旦的亿百润,近期却被爆出私下顶风作案,违规事件频现。

据媒体曝光,亿百润平台下的大量借款标的超限额流入房地产项目,由于正处在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期且要求各路资金审慎流向房地产行业的背景下,平台方过多强调区域房价上涨以确保收益有涉违规之嫌,且大量借款标的超出规定限额。

试问无视监管的举动如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投资环境?

亿百润资金超限额流入房地产

调查发现,亿百润官网上的借款项目多与房地产相关,例如保利上海昱凌东方资产包收购项目、福晟集团资产并购城市更新项目、福晟集团天津静海区大型住宅区项目、荣盛集团石家庄紫宸院项目等。在与房地产相关的借款产品中,福晟集团、通盈、保利集团、荣盛发展、三盛集团等知名房地产企业产品占比颇大。

图片来源:亿百润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亿百润在这些将资金引入房地产的产品介绍中,着重笔墨强调区域房价上涨是项目亮点,而未充分提示其中的风险。这显然与中央严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初衷相悖。

目前,监管政策已把房地产去杠杆作为工作重中之重——银监会此前召开的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中已提出,要进一步对房地产企业端的融资加强监管。

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行业波动很大,前景难以预测,一旦出现房价大幅度下降,可能会引发网贷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亿百润的产品也有超额融资等违规之嫌。在银监会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第17条明令规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查询过往标的可以发现,亿百润平台上多个借款标的超限额,有的甚至达到110万元,例如大唐地产厦门项目。被媒体曝光后部分项目虽已下架,但面对消费者提出的质疑其并未做出回应,也没有公示是否存在重大隐情。

亿百润不尽透明的现状加大了消费者投资时的风险和隐患,投资人难以确定自己的资金投给了什么公司,这一点只有平台自身清楚。

资质全无依然顶风作案

目前,亿百润号称是国内领先的在线理财平台,但其资质到底如何呢?根据天眼查显示,亿百润成立于2012年,上海钜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下称“钜派”)曾是其大股东,拥有67%的股份,但已于2014年退出。而对于退出原因,亿百润始终没有正式对外公布过,这会不会是在释放的前期危险信号?

如今的亿百润股东为陈静、徐真超两个自然人,且无对外投资,通俗来说这个公司没有“爹”也没有“儿子”。值得一提的是,陈静是创始人曾凡的助理,徐真超只是公司的一个小的技术负责人,两人有代持嫌疑。

图片来源:贷罗盘

钜派的撤出并没有给亿百润敲响警钟,事实上自成立后,其业务便与房地产行业存在紧密联系,其背后也时常隐现“钜派”身影。令据知情人士透露,亿百润存在平台惯性拆标、自融等问题,目前不排除亿百润从网上融到的资金用于给自己的企业或者关联企业输血。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互联网金融等监管,在稳增长、防风险的主基调下,“金融安全”依旧是今年整个金融行业发展的主题。“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反映了国家对金融风险进行标本兼治的决心和态度。不合规企业恐怕难再逃法眼,此外,消费者在投资理财时需谨慎对待,避免落入骗子的陷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