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献之时期,王家势头已经没有从前强坚了,因为和司马道福的联姻,尤其是他们的女儿王神爱,嫁给晋安帝司马德宗,成了安僖皇后,王家又如日中天。无奈,王献之只有离婚。

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王献之一生最伤心的事,是他的婚姻。他一生娶了两个妻子,第一个是他的亲表姐,他舅舅郗昙的女儿郗道茂,郗昙是郗鉴的第二个儿子。这个妻子是他自己看中的,求父亲王羲之给舅舅写了一封信:“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比亦当在君耶”。这封信就是王羲之写给亲家求亲的信。

他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曾超越王羲之,却因吸毒英年早逝!

羲之草书《中郎女帖》,4行,32字。入刻《淳化阁帖》。信的意思是:“中郎,你家女儿有没有中意的对象?其实,能和我家小儿子结婚,就再好不过了。希望你考虑一下”。终于,在双方家长的首肯下,王献之抱得美人归。

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余姚公主司马道福早就相中了王献之,无奈,当政治需要时,必须服从于政治,她嫁给了权臣桓温之次子桓济,把对王献之的爱藏在了心里。谁料,他的丈夫桓济想谋杀叔父桓冲,被发现后流放了。作为公主,她享受了一把离婚的自由,而且又有了追求王献之的可能。

他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曾超越王羲之,却因吸毒英年早逝!

司马道福抓住郗道茂的一个痛点,结婚多年,没有为献之生下儿子,就连唯一的女儿也夭折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此理由,司马道福找了皇太后,又求了他皇帝哥哥,皇帝下的一道圣旨,要王献子离婚。献之不敢拒绝,用艾草烫伤了自己的脚,表明自己因病痛,不能成婚。结果,造成残疾(王献之40多岁就过早去世,与此次任性的行为有很大的关联)。但是司马道福不肯善罢甘休,她说就是王献之瘸了,我都愿意嫁给他。无奈,王献之只有离婚。当时,郗道茂的父亲不在人世了,公公王羲之也不在了,女儿又死了,自己的婆婆不能为她做主,丈夫又离开了她,她只好投奔自己的伯伯,郁郁而终。

王献之,悔恨一生。他临终的时候,为他做法事送行的道士问他,你还有什么事情放不下,他说我只有一件事,就是他和郗家女离婚的事,我现在只记得这一件事了。

他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曾超越王羲之,却因吸毒英年早逝!

为了不和郗道茂离婚,他把自己的脚烫伤,终身残疾。他每每拖动他的残脚,划开弧圆型的步伐,留下的都是他的悔恨,都是她的眼泪,都是他的伤心。他留下了《奉对帖》,信曰:“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信中说:“表姐,和你在一起,无论生活多久,我都不会、不会厌烦,即使是年复一年地相对,对我来说就如同是一日之欢的新鲜。还记得那种额头触着额头的欢畅吗?现在留下的是遗憾。为什么我们不能再尽兴一点、更尽兴一点?我多想和你成双成对,白头偕老,谁知道命运如此不公,令我们到了分离的地步!我实在是伤心惆怅啊,什么时候才能在白天、晚上,都能见到你哟?哎~我只能仰首低头,悲叹呜咽,实在没有办法啊,想要跟你再见面,只能等到我断气了,罢了”!

他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曾超越王羲之,却因吸毒英年早逝!

读之,好心痛啊。就是官宦世家在皇权面前也是渣啊,司马道福的任性,伤的何止是王献之的心,伤的是中国书法史的心,伤的是中国文化史的心啊!

《晋书》上记了一个故事,说他跟随自己的哥哥去拜访谢安,几个哥哥聊的天南海北,虽是俗事,也还有趣。献之只是简单的和谢安打了招呼,他们走了,有同时在的客人问谢安如何评价他们兄弟几个,谢安说:“小的厉害”。客人问原因,谢安回说:“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意思是,大凡杰出的人少言寡语,因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

王献之家学渊源,深受其父母教导,学习勤奋。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直逼王羲之。遍观中国艺术史,当家族中当现巨峰时,必为之所笼罩。当献之遇到羲之这样的圣殿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另有创造、发展,成就了大小王、二王的双子座,相映成辉,更逾辉煌。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他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曾超越王羲之,却因吸毒英年早逝!

王献之和谢安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谢安问他:“你的书法与令尊大人相比,谁的更好?”王献之道:“大不相同,各有所长。”谢安道:“别人不是这样评价的。”王献之道:“他们哪里知道?”

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力超过了他的父亲王羲之,天下无不学子敬。一直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抑小王而褒大王,才使小王委屈,直至米芾一出,又重振大令。其实,大令一脉,自张旭、怀素,每有人光大,代不乏人。

他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曾超越王羲之,却因吸毒英年早逝!

大令和郗道茂离婚后,听说郗嘉宾故去了,带了一众子弟去吊唁。一众人穿着大衣服,搭着拖鞋,很不庄重,遭到郗家人的冷眼。在郗家人看来,郗家已经没落,王家是看不上他们了,故意不庄重。其实是王家子弟长期服散,浑身燥热,为了散热,才如此穿着。献之怕郗家误会,断了来往,带一众人迅速离去。

王献之因长期服散致疾,为避婚,又曾灸足,落下了后遗症,最终于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年仅四十三岁。

王献之时期,王家势头已经没有从前强坚了,因为和司马道福的联姻,尤其是他们的女儿王神爱,嫁给晋安帝司马德宗,成了安僖皇后,王家又如日中天。

他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曾超越王羲之,却因吸毒英年早逝!

王献之有画名,曾应桓温之邀,将扇上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定其画为“中品下”。

王献之有文集十卷,已亡佚。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王献之集》,《全晋文》收录有其文,《全晋诗》亦录有其诗。

他在书法史上的影响力曾超越王羲之,却因吸毒英年早逝!

本文作者卢秀辉先生作品

王献之的遗墨很少,《淳化阁帖》著录王献之书帖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止仕于吴兴太守、中书令。


本文为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