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家在新发展阶段“走出去”的文化战略突破口,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因此,鸦片战争博物馆特以2018年6月9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推出相应的主题系列活动,以期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题系列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由“探索工坊里的非遗课堂”与“非遗课堂进校园”组成。

探索工坊里的非遗课堂

——追忆东方风情,让非遗艺术回归生活

1、探索工坊“非遗课堂,通草水彩画绘制”亲子沙龙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代通草水彩画,曾在18、19世纪从广州黄埔港运往西方各国,风靡一时;但百年之后,却日渐式微,湮没在时光的烟波浩渺之中。

而今,为了找回这段耀眼的记忆、追忆复刻迷人的东方风情,我们于2018年6月16日上午十点,在海战博物馆探索工坊举办了以“非遗课堂,通草水彩画绘制”为主题的亲子沙龙。参与活动家庭按照理论——实践的步骤,进行有序操作。

▲宣教部社会教育人员张婵 对本次沙龙进行介绍

▲在《鸦片战争》基本陈列展厅中,介绍通草水彩画:时隔百年,色彩鲜艳如昨。

▲追本溯源,介绍通草纸的制作方法

▲一笔一画描绘

▲以画为媒,探寻历史的痕迹,童年快乐的新尝试

▲停停走走,临摹时光剪影

▲近现代的融合,宛如掌握穿越时空的触笔

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探索工坊端午香囊DIY亲子沙龙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每年的榴花盛开时节,也意味着端午佳节的到来。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习俗丰富且意趣兼备,为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于2018年6月17日上午十点,在海战博物馆探索工坊举办了端午香囊DIY亲子沙龙。鸦片战争博物馆宣教部社会教育人员李婷婷主持本次沙龙,并邀请中山市博爱美术馆执行馆长蔡亮先生、中山市涂话书院执行总监王立春女士担任授课老师,共计40人报名参与。

▲鸦片战争博物馆宣教部社会教育人员李婷婷 主持沙龙

沙龙共分为两个部分:蔡亮馆长趣说端午、王立春老师制囊相授。

▲蔡馆长将端午由来 娓娓道来

▲蔡院长现场绘画端午美食,给予大家最温馨的端午祝愿。

▲蔡院长的作品

▲王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香料知识 闻香识自然

▲王老师对小朋友们“制囊相授”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没有人能规定童年的方式,只要他有自己快乐的记忆,那就是童年。” 在传统节日体验传统风俗,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童年记忆中珍贵存在的部分;对社会意识来说,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挽回。

02非遗课堂——通草水彩画进校园

鸦片战争博物馆还开启了“非遗课堂进校园”的活动, 2018年6月19日,“非遗课堂”还走进虎门中学。

虎门中学高一美术生参与此次活动,课堂教学以通草水彩画为切入点,通过对通草水彩画知识的讲解、通草水彩画绘制体验的方式,增进学生对非遗传统技艺的了解、丰富其校园文化,同时实现扩大非遗文化宣传的目的。

▲对通草画知识进行讲解

▲浅显易懂,指明要义;善诱恂恂,有的放矢

▲通草画绘制体验

▲临摹细琢,感受百年匠心工艺

▲勾勒东方风情,复刻蓬勃生机

上色晕染,追忆辉煌时光

英国文学大家G.K.切斯特顿曾说:爱任何事物的方法,就是要意识到你可能会失去它。而通草画淡出国人视野已有百年,传统的节日习俗活动也在渐渐脱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我馆借助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契机,启动的主题系列活动,希望能为具有“广东名片”之称的通草画再次活化传承下来,为优秀传统文化习俗回归民众日常生活之中,敬献微薄之力。同时,希望得到大家的持续关注,共同见证参与,共同助力成长。

文字:欧思疑

图片:严杏初、朱琳瑜、聂冬玲、欧思疑

编辑:盘秋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