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岳飞,人们所记忆犹深的是终其一生抵御外侮的的精忠报国,气势磅礴的“还我河山”手迹,那支当年令女真人闻风丧胆,并且感慨“憾山易,撼岳家军难”的铁军,还有那首北伐功垂一线,壮志未酬而悲愤满膺的“满江红”,还有风波亭被害的千古冤案。由此看来,岳飞被称作民族英雄是不为过的,只是,有些太过于悲情的。而我说其悲情,倒也是不为过分的。

那年的“北伐战争”,正当一战定乾坤的关键时刻,高宗皇帝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撤军。而岳飞又恪守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准则,终使得北伐功垂一线,留下了千古遗憾,也使得自己给后世留下了千秋的遗憾!

表面看,岳飞精忠报国,值得千秋褒扬。但笔者认为,非也!

岳飞作为三军统帅,应该知道何重何轻?应当知道,在当时的一战定乾坤的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是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

而岳飞只知道对皇帝一人尽忠,却不知道为饱受战乱之苦的天下尽忠,是忠,但不是大忠;其子岳云,自小深受其父岳飞的熏陶和苦心栽培,应该见识是超出凡人的。但是在决定苍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也恪守着“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在当时的情势之下,要知道,他的一个决定,可以挽救多少黎民百姓于战争水火?作为一个这样身份的人,但他只知道为其父一人尽孝,却不知道为天下所有的丧乱苦难的父母百姓尽孝,是孝,但不是大孝!

关于岳飞的死。

当年岳飞统率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却莽撞要求高宗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宋史记载:帝甚为不悦,曰: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一位如此手握重兵的武将,对于皇位继承如此硬性干预,他触犯了古代封建社会的最大忌讳,也是最为致命的忌讳,于是高宗觉得他野心太大,遂起杀心。

单就此事而言,不单在南宋高宗时期,就是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是无法接受的。此外,更为致命的,当年岳飞数次主张“迎请徽、钦二宗还朝”,严重威胁到当时高宗赵构的地位,而当时有能力做并且有能力完成这件事的,也只有岳飞一人。

《宋史纪事本末》中记载,“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有此两条,才是当年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高宗皇帝当年宁愿放弃收复中原,也要斩杀岳飞,皇权私欲是过重,但是从当年的历史大局来看,真正能维持局面的,也只此一策,而绝无他谋!

事情是很明显的:

如果岳飞当年真的直捣黄龙,迎回二帝,先不说徽宗、钦宗二帝之间将如何血争,当时的高宗赵构也未必会自动退出吧?

稍微懂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的疆域版图,是中华数千年来,版图最小的朝代.而南宋更甚小!而周围一直对于中原王朝虎视眈眈的民族政权多达11个,其中尤其以女真、契丹、蒙古、西夏、大理等威胁最甚。而宋朝又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正在当年战火频繁,国土沦丧大半,周围皆有强敌,内部又人心惶惶,百姓已经很多年不能安心种田,政府国库空虚到当年高宗赵构想在杭州西溪建议出简单的行宫,就然丝毫刮不出十分之一的银子来!

如此情形下,如果再来一个内部的三虎相争,结果已经不是可想而知,而是不用想都已经明了!

对于岳飞父子的死,都会想到一个人,秦桧。

都认为,这件事情,所有的罪责,都理所应当的通归与秦桧一人。我觉得这样难免有失偏颇。无奈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善恶观,就已经形成一个定论,且几千年来,一成不变!可悲的是,这种善恶观,本身就就有问题的,是很局限的,很狭隘的很偏激的,很小家子气的。

比如,评论一个人好,那么他的所有的一切就终究是好的,这个好人是不会也不允许有一丁半点儿的瑕疵存在的;而评价一个人不好一个人坏,那么这个人就必须是十恶不赦,他的所有一切就都是也都应该是坏的不好的居心叵测的有阴谋的。这忠善恶观很可笑,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因为是人,就必定是有善有恶,就必定不可能十全十美,反过来说,也不可能真正的十恶不赦。再好的人,也都是有瑕疵的,只是有很多时候,人们只关注到了他好的一面,而忽视了或者说不愿意去正视他的缺点而已;再坏的人,也终究是有他好的一面,值得称道的一面,只不过人们只关注了他的坏他的不好,而由于人性本身的感性与狭隘,不能理性的去看待罢了。

比如秦桧。岳飞父子的死,肯定与他有关,但是真正的责任,不在秦桧。

他只是一个臣子,说白了,他就是给赵构皇帝老儿打工的,真正可以决定一个统兵重将生死的,是皇帝赵构,不是秦桧!他只是出了一些馊主意罢了,皇帝自然可愿意不听的;而皇帝听了并且做了,且还做的很彻底,那就绝对不是出馊主意的人一个人的问题了。相反,秦桧算得上是一位有功有过的人,作为一个三朝宰相,先后辅佐过徽宗、钦宗、高宗三位皇帝,尤其在徽钦二宗时,他是很决然的主战派,也曾经为了民族大义出生入死。至于后来,北宋王朝被颠覆,自己也随着徽钦二宗被一起掳去,中原的大好山河尽数陷落,其后发生的转变,不应该抹杀之前的功绩。况且,前文已经说过,使北伐功亏一篑的不是他,是皇帝赵构,真正杀害岳飞的,就更不是他,是皇帝赵构!

无奈的是,人们几千年来固有的善恶观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变的,尤其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形下。事情发生了,就肯定需要有人来担着。皇帝老儿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他是最清楚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自己来担这种罪责的。于是乎,可怜的秦桧儿,也就被跪了上千年,被唾骂了上千年!后世口无遮拦的某些史学家,还将其列入到了中国古代三大奸相之一,这倒真有些高看他了。

直到近些年来,有人提议,让跪了近千年的秦桧站起来,也就不可避免的引来了空前的声讨、职责,甚至谩骂。比如以下这些还算是很文明的反对的声音:

秦桧要是能站起来,岳飞就得倒下;不是历史在颠倒黑白,是现实被黑白颠倒了。

秦桧无论是跪着,站着还是坐着,都是人为的塑造。跪着,更侧重后人对历史奸臣的痛恨;坐着更侧重历史人物的常态。我们可以有一颗宽容之心,但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善恶观不能变。

。。。。。。

终究,忠也好,孝也罢,所有是非往事,都已经随着风波亭的那一场历史风波,而永远的烟消云散,留给后人的,也只有那永远的扼腕长叹!而就算是让秦桧站起来,也终究只是形式而已。因为一个人的人性,终究是很难改变的,一个民族的善恶观也终究是很难改变的!

而历史的是非也只能留作后人去评说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