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中将鳌拜描述成一个面相凶恶的人,也就是说鳌拜被描述成一个“坏人”,这种脸谱化的评价不客观,也不公正。

鳌拜早年是一员干将,忠心耿耿跟随康熙身边,鳌拜崭露头角的战争是“皮岛之战”,皇太极认为皮岛的战略位置很重要,于是派得力干将去跟明军精锐作战,当时毛文龙已死,皮岛困如危卵,然而毛文龙的旧部还在,并非那么容易取。

后金一直认为皮岛是一颗钉子,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想拔掉它。鳌拜主动请缨,说“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下了很大的决心,结果一开战鳌拜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冒着红夷大炮的威力与明军近身肉搏,这才让后续的清军能够一涌而上,最终干败了明军,拿下此岛。

松锦之战也是后金能否胜出的关键一役,这场战役打得很辛苦,明军精锐尽出,洪承畴率领十几万大军跟祖大寿遥相呼应,明军的猛烈炮火让清军死伤无数。此时鳌拜在路上遇见明军骑兵,他等不及占领下马追击,五战五捷,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

皇太极亲自率军来援锦州之师,鳌拜和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增援,鳌拜又一次冲入敌军阵地下马杀敌,大溃明军。

入关之后鳌拜依然战斗在第一线,他为追击李自成的农民军立下军功,鳌拜分兵几路阻击大顺军,他水陆并进,跟大顺军遭遇十多次,经过激烈的鏖战,身上多处受伤,最终重创大顺军。

后来鳌拜又进攻大西军,张献忠也是块硬骨头,鳌拜再一次身先士卒向前猛冲,大西军被击溃,从此清朝再无敌人。

看到这里,你还认为鳌拜只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坏人吗?当然不是。鳌拜的功绩又何下于卫青和霍去病?

鳌拜还有一件大功连卫青也没有,对皇太极的拥立之功。当时鳌拜掌握镶黄旗的全部人马,鳌拜的意见很重要,他们商议立皇太极为皇帝,并集中两旗精锐之兵,做好力战的准备,也就是说鳌拜是反对多尔衮的。

鳌拜之所以跟苏克萨哈不对付,也是因为苏克萨哈是多尔衮那边的人。

本来鳌拜和索尼是一伙的,不过随着鳌拜权势的增长和个人野心,索尼也不待见他,但没公开反对过。老狐狸索尼临死前给鳌拜下了眼药,将孙女嫁给14岁的康熙,让康熙提前亲政。

康熙亲政后鳌拜仍然不肯交权,苏克萨哈为了让皇帝解除心头大患,主动请求解除职务去给顺治帝守陵,当时苏克萨哈是排第一位的,他辞职了,其他三位也应该辞职,但鳌拜不肯,反而编造罪名诬陷苏克萨哈,要将他极刑。

丧心病狂的鳌拜提出将苏克萨哈凌迟、族诛,康熙明知他不该死,却又无法阻拦,只将凌迟改为绞刑,给苏克萨哈一个好的死法。

苏克萨哈的死让康熙恨透了鳌拜,也暗暗发誓要除掉他。

康熙十五岁的时候,鳌拜是权势最大的辅政大臣,说是“辅政”,他俨然是个“无冕皇帝”,把持六部实权,康熙的话没分量,根本不像皇帝。

康熙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每天以布库为戏,鳌拜见了以为小皇帝玩心重,一笑置之,他没想到这是皇帝精心布置好的网,只能鳌拜深陷其中,就可以除掉他。

轻敌的鳌拜最终被几个小儿擒拿,这件事鳌拜至死也不甘心。如果鳌拜能够收敛自己的傲气,谨慎一点,或者能看透康熙虽然年纪小,城府却深的事实,他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捉拿。

按照鳌拜的罪行,康熙本该将他凌迟处死,当时满朝文武大臣都说他“其罪当诛”,但康熙跟鳌拜交谈后,放弃了诛杀鳌拜的想法。

他们究竟密探了些什么?康熙为什么最终放弃诛杀鳌拜?康熙应该对鳌拜恨之入骨。

鳌拜在狱中向康熙展示了一样东西,他身上一道道疤痕,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痕敲醒了康熙帝,让他透过鳌拜的身躯看到了他所不曾经历过的战争,那些他父辈用无数满清士兵的鲜血,为他铺就的一条帝王之路。

康熙心软了,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鳌拜立的功太大了,可以说没有鳌拜,就没有康熙的帝位。

处于政治的考虑和收买人心的想法,康熙免了鳌拜的死罪,只将他囚禁起来。康熙八年,鳌拜死于囚禁地。

他死后,康熙重新追赠他为一等男爵,那时康熙已经老了。经历过刀光剑影他也宽容不少,明白鳌拜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一个具有普通人性的能人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