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江县的高增侗寨有六百多年历史,虽然离县城只有五公里,由于偏离主要干道,多年来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貌。精美的寨门,古老厚重的戏台,高大的鼓楼矗立在寨子的正中央寨,十几层楼近三十米高。

攒金宝顶,柱枋凿穿,交插而成,传统工艺,精湛之至。寨边有风雨桥,鳞次栉比的木楼,一条清澈的小溪由寨旁缓缓流过,村寨环境优美。

按照侗家人习俗,在婴儿诞生后的一年里某些重要阶段,比如出生后三天、满月、三个月、周岁等都要安排相关的活动来祈福或祝贺,希望"笋子高过竹,一代更比一代强"。虽然经历了移风易俗但此风俗如今仍有遗存。

在榕江、从江一带,婴儿满月这天由母亲或小姑背着,在奶奶和房族中几位女性长辈的陪同下,挑着红糯米饭、鸡、鸭、猪肉等物到外婆家出月开忌。小孩胸前往往挂着用"蛋套"网住的红蛋,以此防鬼怪袭击。

到外婆家后由外公或舅舅亲自给婴儿剃头,剃完就在婴儿头上抹些奶汁或清油。奶奶随即递上一个煮熟了、温度适宜的红壳鸡蛋,轻轻地在婴儿头上滚几下,并大声念叨:"头上滚蛋,聪明能干;多滚几圈,赛过神仙!"外孙返家时外公外婆都要馈赠一些礼物作纪念。

俗话说:热闹不过三朝酒。打三朝这天,外婆家来的人最多,礼品也最丰盛:挑的挑糯米,担的担甜酒,又有挑鱼挑肉担鸡担蛋的,还有背烘笼、背篓和扛摇篮的。而走在最前面由两人抬着的长长南竹上挂满了各色花布,叫做“抬彩”,后面押队的则是两人抬起的非常精致的抬盒。

第一架抬盒头一层放着8套崭新的三朝衣与毛衣及包裙;第二层放鞋帽,其中的“十八罗汉帽”全由银子打造,此外还有一块錾有“长命百岁”的银荷叶牌;第三层放漂亮的披风和精美背带。第二架抬盒装的是五颜六色、各种花鸟虫鱼吉祥图案的“三朝粑”。总之,凡是婴儿需要的东西,都给送来了。

婴儿降生后的第三天,要举行仪式给宝宝洗浴寓意消除污秽并为之祈福,俗称“洗三”。这一风俗由来已久,《幼学琼林》说:“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宋代文豪苏东坡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婴儿满月就可以带出门了,出门时要在帽子上别一根针,针上缠红丝线或插个红辣椒,意为避邪,同时还在婴儿手中塞一根南竹片以驱赶拦路虎。

祖母背孙儿出门时手里拿一根竹篙,边走边敲击地面,口中念念有词:"乖宝宝,好宝宝,豺狼见你吓得跳,老虎见你飞快跑。

唱三朝酒歌是侗家人最热闹的唱歌场面,远近歌手云集,主家还请来歌师压阵。为了让客人们尽兴,每桌都有歌手敬酒。你唱过来,我唱过去,唱到情浓之处,便以歌代酒,真的是“莫嫌这只酒杯空,唱支酒歌当酒斟。斟满情来斟满意,歌不醉人情醉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