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令:严禁有害APP进校园!网友纷纷支持:手机里APP太多

随着手机的逐渐普及,现在的中小学生也基本都会有自己的手机。然而,这给了某些APP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们包含推广性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和违反教育和教学规律的内容,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育部采取了积极措施,最近发布了《关于禁止有害应用程序进入中小学的通知》,要求各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应用程序进入中小学。

教育部明令:严禁有害APP进校园!网友纷纷支持:手机里APP太多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居民消费层次已从一般家庭消费向服务、文化、教育等高端消费发展,近十年来,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持续增加,家庭教育投入稳步增长,均有利于我国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教育支出是我国居民家庭的主要消费性支出之一,中国家庭教育支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为 10.7%,教育服务市场需求旺盛。人们教育观念发生改变,民办教育接受度逐渐增长,社会教育服务机构快速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办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通知》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校园记录学习应用APP审查制度,坚决防止有害应用进入校园;(2)开展全面调查,对于通过抄写作业、题海练习、发布成绩排名等考试教育且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的APP,停止使用;(3)未经学校和教育部门审核同意,教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应用程序。

教育部明令:严禁有害APP进校园!网友纷纷支持:手机里APP太多

有网友表示支持此举,并称道:现在什么东西都搞个APP,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孩子与手机的距离。确实该治理。一边禁止学生带手机,一边某些作业只能在手机app上做题。据小编了解,目前市面上的校园类APP种类繁多,如:运动世界校园、PU、喜鹊、今日校园、艺术升、到梦空间、好策、易班......众多APP鱼龙混杂,让小编眼花缭乱。

教育部明令:严禁有害APP进校园!网友纷纷支持:手机里APP太多

我忙着可爱啦:运动世界校园、PU、喜鹊、今日校园、艺术升、到梦空间、好策、易班,了解一下。动不动就拿毕不了业来威胁我们,还有各种投票,看视频,反正就是事多。

二目酱:点名批评易班。还有那些什么家长一起做作业的app,还有那些大学里数不胜数的,管管好么?

那城馆小泽:易班是给了学校多少钱买学生的隐私我想问一下!!!下载之后毛用也没有,占用空间还不敢删除。

BisstocuzCatcher:通过互联网app提高效率值得称赞,这是跟进时代的表现,但是高校推app纯粹是商业公司的商业行为(简单点说就是骗钱),这有违提高效率的本意。

我是大力喵喵酱:这个APP就不应该有,里面全都是广告,说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可是现在作业都需要在手机上完成,家长要是出差,孩子都没办法写作业。

作死的某二:与其打击乱象APP,不如自立一个官方APP。求可行性。

针对教育减负事件频繁不见效果,小编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及过,在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对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多方提出30条措施,进一步明确并强化各方职责。减负举措超30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

各项政策和监管部门,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减负学习环境,因为孩子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学校。

教育部明令:严禁有害APP进校园!网友纷纷支持:手机里APP太多

互联网时代,孩子们最大的幸运是可以凭借极低的成本,获得最新、最丰富、最有趣的知识;最大的风险在于各类APP鱼龙混杂,经常会有防不胜防的陷阱,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们,过早接触不良信息,会对他们的学业乃至人生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教育部的要求是对当前的APP乱象的规范,是对“互联网+教育”这个新业态新模式的保护。但这项工作绝不是老师一己之力便能完成,有关部门要加强审核,学校要严格把关,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不能缺席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要及时关心发现并适当引导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亲自试用孩子们喜欢的APP,以实际行动为孩子筑起一道“安全防火墙”。

教育部明令:严禁有害APP进校园!网友纷纷支持:手机里APP太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有教育局等其他部门监管,而家长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的思想不改变,减负还是不会见到成效。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辅导机构,增加学习时间。有些家长过于急功近利,教育是急不得的,要放下脚步、减缓节奏,不能给孩子太多的期望值和压力,去强迫孩子学习,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