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5年7月,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决定,动用战略空军的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对北越实施地毯式空袭,代号“弧光”行动。虽然“弧光”行动的首批空袭任务由安德森空军基地当时的指挥机构实施控制,但战略空军司令部迅速组建了后备飞行联队,将从美国国内抽组的机组人员和保障力量配属于这些分队。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代号名称】“弧光”行动

【英文名称】Operation Arc

【通用称呼】越南战争部分

【发起者】美国

【行动时间】1965年6月18日-1973年8月15日

【目的】用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轰炸越南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的标准照

【背景】

1965年7月,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决定,动用战略空军的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对北越实施地毯式空袭,代号“弧光”行动。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

同时,美国空军参谋长柯蒂斯·埃默森·李梅上将也疯狂叫嚣,要把北越“炸回石器时代”。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美国空军参谋长柯蒂斯·埃默森·李梅上将

约翰逊政府认为,只要美国地面部队直接参战,就能在越南南方取胜;只要美军飞机对越南北方地毯式轰炸经济目标与城市,就会使北方因为“有一个工业体系要保护”而屈服,从而实现美国的越战目的。

“灵活应对”的战略在60年代初被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政府采纳,目的是为了升级在越南的冲突,让战略空军司令部检测他们战略轰炸机的战术潜力。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总统

通过在“同温层堡垒”内侧的两个挂点上安装符合挂架,除了在弹舱里挂载27枚炸弹以外还可以在外面挂载24枚(750磅M117),这样几乎就让B-52F的载弹量翻了一倍。

随着南越的局势变遭,美军发起了“滚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在1965年2月部署改装过后的B-52F至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这种飞机用于在北越对南越的美军做出恐怖性攻击后而做出的反击,行动代号“弧光”。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

【行动经过】

1965年6月18日,“弧光”行动正式开启。

为了安抚白宫对误炸己方军队以及平民的担忧,美国空军特意从西贡派遣一名准将军官乘一架C-123型指挥与控制飞机前往目标区域进行持续监视。

在“弧光”行动中,安德森空军基地被确定为司令部以及主要基地,而担负空袭任务的B-52还部署在另外两个空军基地——位于泰国的乌塔保海军基地以及日本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

B-52具有极强的毁伤能力,但在“弧光”行动的大部分时间内(尤其是在最初几年),主要用于支援在南越境内的地面作战行动,空袭一些小型目标,只是在1972年历时11天的“后卫”行动Ⅱ(Operation Linebacker II)中才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并直接促成了越南战争的终结。

来自卡斯维尔空军基地(驻得克萨斯州)和马瑟空军基地(驻加利福尼亚州)的机组人员驾驶B-52F执行了“弧光”行动的首次空袭任务,期间多次出现在最后时刻调整作战任务的情况,而机组人员在此后的空袭任务中对这种复杂多变情况也逐渐习以为常。

B-52遂行的首次空袭任务可用漏洞百出来形容。由于受到台风生成的顺风的影响,B-52飞抵空中加油空域的时间比预定时间早了7分钟。

第一架飞抵该空域的B-52在进行圆周盘旋时与另一架刚刚飞抵的同型轰炸机相撞,双双坠入大海。

其他B-52虽按计划向目标区域投下了炸弹,但预定的空袭目标——一支越共营级部队在空袭前就已撤离该地区。

由于美国政府当时仍担心越南战争会升级为“一场范围更广的战争”,轰炸行动最初仅限于南越境内。

虽然“弧光”行动的指挥和控制仍由战略空军司令部负责,但美军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可指定空袭目标。

威斯特摩兰的方法是:将B-52当作重型火炮使用。他非常看重这种重型轰炸机对敌方产生的心理震慑效应。当越共游击队员身边的丛林区域发生猛烈爆炸时,他们马上会意识到正在遭受B-52的空袭。

1965年4月15日,美军派出大量战斗轰炸机对“黑夫人山”的越共营地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轰炸。很快越战军事支援指挥部的司令威廉姆·威斯特摩兰德将军请求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允许将B-52用于南越战斗的战术支援。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

6月18日,30架B-52从关岛起飞,进行了12小时长达5500英里的往返飞行,轰炸西贡东北平阳滨吉海岸特殊区域内的目标。随着弧光起落架次的增加,在美国开始对这些轰炸机展开了“大肚子”改装。

在1965年12月至1967年9月间,82架B-52D为了能够执行地面引导下的轰炸而安装了新的雷达接收器,同样还有炸弹挂架的改装,后者将15枚总重27000磅的炸弹变成了108枚总重6万磅的炸弹。

1965年12月,“弧光”行动的作战区域延伸至老挝境内的狭长地带。

在1966年4月1日,28BW和454BW联队将飞机部署至关岛并且开始执行常规的“弧光”任务。除了“大肚子”弹舱所增加了火力,他们平均每个月起飞450至600个架次。此外还建立了7个战斗天点雷达站,第一个于1966年3月在边和建成,这个雷达站和B-52新的雷达接收器一起工作,有助于提高轰炸精度。

在4月27日,B-52第一次轰炸了北越,命中了木甲小道的目标——这是胡志明小道补给网路的关键道路。

4月,担负相关任务的B-52首次对边境线上的北越目标进行了空袭。

随着地面战斗的恶化,B-52的起落架次也增加了,在1967年2月就超过了800个起落架次。同时,由于B-52驻扎的数量,关岛的后勤也接近了极限。因此更多的轰炸机被部署到泰国梭桃邑的乌塔堡基地。

1年后,麦克纳马拉批准B-52每月的出击次数增加至1200个架次,最后增加至1800个架次。

到1967年中,B-52在“弧光”行动中的任务出动强度达到了每月平均800架次。

在1968年11月1日,约翰逊总统声明停止针对北越的“滚雷”行动,B-52轰炸的目标此时转移至“突击队狩猎”行动(Operation Commando Hunt)里,以便阻挡经老挝涌入南越的人员、装备和油料。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在1968年11月当选总统后11个月,国防部长梅尔文·莱尔德将B-52每月的出击次数减少至1400个架次。2年后减少至1000个架次,而且很多飞机和机组都返回了美国。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总统

然而,在1972年,敌人在老挝小道上的活动证明新一轮进攻即将开始,威斯特摩兰德将军的继任者克莱顿·艾布拉姆斯将军和太平洋舰队司令约翰·麦凯恩海军上将(就是去世不久的、著名的美国共和党大佬)要求更多的“弧光”起落架次,以阻挡正在增长中的威胁。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克莱顿·艾布拉姆斯将军

在2月8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每月的起落架次增加至1200个,而且下令29架B-52部署至关岛。

3月30日发起的攻势里,越南部队攻击了广都、昆嵩、波来古、平隆的南越设施,使得尼克松总统下令恢复对北越的轰炸——这个政策自1968年11月之后就被取消了。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轰炸越南

【后续】

在“弧光”行动之前,根据美军确定的“反应警戒”战略,战略空军司令部在关岛保留了一支规模较小的B-52轰炸机部队。

虽然“弧光”行动的首批空袭任务由安德森空军基地当时的指挥机构实施控制,但战略空军司令部迅速组建了后备飞行联队,将从美国国内抽组的机组人员和保障力量配属于这些分队。战略空军司令部在关岛长期设置的指挥机构被称为第3航空分队,该分队负责指挥战略空军司令部在东南亚实施的所有作战行动,直到1970年4月重新部署至关岛的第8航空队接管指挥权为止。

B-52在越南的使命也因和平协议的签署而告终,不过美军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在东南亚其他地区继续实施“弧光”行动,直至最终结束。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B-52

【关联性】

“弧光”行动属于战术轰炸行动,虽然行动超长,但并没有复杂的行动序列,仅仅是没完没了的轰炸任务而已。

但是,从越南战争的总体历史而言,作为美国对越南轰炸总体行动而言,“弧光”行动仅仅属于其中一个行动组成部分。对于轰炸越南各行动的完整清单资料,“历史脉动”已经在丛林上空的死神——越南战争中美军的狂轰滥炸标记中标明,请对此感兴趣的点击链接回看。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影响】

从轰炸角度而言,“弧光”行动每次任务都有成功之处,但就总体效果而言,行动毫无意义。因为美军虽然在战场上虽然横行霸道、旁若无人,但越南人并没有因此而屈服,换句话说,行动并未因此给美国人带来本质性的战略收益,对于整体战争,仅仅多杀人。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评论】

从目前“历史脉动”的资料而言,“弧光”行动是仅次于“滚筒”行动、耗时第二长的轰炸行动序列。

《时代》杂志将“弧光”行动的这次空袭任务称为“牛刀杀鸡”,但美军仍然坚持实施此类空袭。

B-52在越南战争中担负了“弧光”行动的长期作战任务,从1965年7月正式开始至1973年共在东南亚地区出动了12.6万架次。

“弧光”行动:越战耗时第二长的大尾巴轰炸

电焊“弧光”是最常见的“弧光”

【代号说明】

“弧光”,也叫“电弧”,是一种持续的耀眼亮光,有时具有辉光弧线的外貌,在电路断开时形成。即电弧发出的光,光度很强,带蓝色。

焊接电弧:主要有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组成,可对皮肤造成伤害,产生脱皮,灼痛现象。

可以想见美国人的精神期许,是多么残忍与凶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