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中海蒂也是一个典型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老师教过的知识她今天学了第二天就忘了,刻薄的女管家因此断定海蒂没有陪伴主人家的女儿共同学习的资格。比如家长最关注的孩子学习问题,学习要怎么学,需要选择,学习过程中用什么方法,也需要选择,还想学其他想学的东西,更是需要选择。

周末好不容易挤出时间,陪孩子到电影院观看了本周刚刚在国内上映的影片《海蒂和爷爷》。

影片改编自家喻户晓的瑞士经典巨著《海蒂》,讲述了孤苦伶仃的海蒂被姨妈“遗弃”在阿尔卑斯深山中的爷爷家,面对生活的窘境,海蒂始终坚持一颗自由纯真的心,用天真烂漫的微笑魔法去融化一切坚冰。

在村民们眼中,爷爷是个不合群的“老顽固”,而海蒂却看到了他内心的柔软;行动不便的“问题儿童”克拉拉,在海蒂的悉心陪伴下找回了久违的快乐并重新站了起来。面对富足的城市生活和自由的山野时光,海蒂最终选择回归真实的大自然生活。

影片中来自阿尔卑斯山绝美的自然生态风光、孩子们无忧无虑嬉戏奔跑的场面及触人心弦的治愈系情节着实打动了不少观众的心,难怪很多网友都评论这部电影是不可多得的“成人童话”,大家表示看完后,一切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让父母重新认识爱

超暖心的治愈系电影

现代社会的纷繁生活往往带来沉重的精神桎梏,让人忘记停下脚步去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部影片似乎让人沉醉在童话般美好的世界中,让我们找到了那段再也回不去的纯真年代。

此刻的我不由得看了看身边的女儿,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和海蒂一样可爱的女孩长大了。

看着她津津有味盯着荧幕的样子,我想,或许此时此刻的她是不是也放下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享受着属于孩子独有的幸福呢?

当海蒂在田野里自由地追寻快乐的一幕浮现在眼前时,作为母亲,我的脑海里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们需要的爱到底是什么?

01 别说孩子的世界你看不懂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愈来愈快,都市里的人们每天过得如同打仗一般,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时间停下来,没有时间问问关心父母和爱人,更没有时间关心自已的小孩在想什么......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也不是美国大片里的超人,实在做不到白天在职场里风生水起,晚上还在家里郎朗书声。

于是,各类校外辅导班成了我的不二之选,哪怕重金投入也在所不惜。可是,六年过去了,女儿除了长高了,仿佛还是那个孩子,既不是最优秀的也不算最差的,一个词形容就是“平淡无奇”。

上了初中后,孩子明显无法适应愈演愈烈的学习竞争,成绩大有下滑趋势。我实在想不通,生活上百般呵护,学习上如此投入,为何还是换不来孩子的进步?

更让人烦心的是她还有些不好的习惯,比如经常不自觉地抓头发,或者就是抓眉毛,注意力不集中,有点风吹草动就四处张望......

这提起陪孩子写作业,我就和那些在网上吐槽的妈妈一样,简直心脏病就要发作的节奏。为此,我没少责备过孩子,可她的这些坏毛病就是改不了。

通常家长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总认为这是孩子的问题,却从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

电影中海蒂也是一个典型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老师教过的知识她今天学了第二天就忘了,刻薄的女管家因此断定海蒂没有陪伴主人家的女儿共同学习的资格。

可是主人家的老奶奶却认为要了解她不爱学习的原因,因此她陪伴小海蒂阅读了一本故事书。

当奶奶发现海蒂对故事感兴趣后,就鼓励她自己想办法学习识字,这样自己就可以去阅读书籍了。果然这一招起到了作用,从最开始字母都念不清楚,到后来流利地朗诵一篇故事,海蒂不爱学习的问题就这么迎刃而解了。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让父母重新认识爱

从不爱学习到爱学习,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

大人们常说不懂孩子,其实孩子也一样不懂我们。如果我们总是大吼大叫,就不要指望孩子讲道理;如果我们从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那可别怪孩子不听你说话。

我们不要试图总是把大人的想法强制性灌输到孩子的心中,我们的价值观和孩子是有差异的。这截然相异的两个精神世界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连接的桥梁,何以进行沟通,何以相互理解呢?

其实,孩子爱抓头发眉毛的毛病,我后来主动和她沟通后才得知,她是因为题目想不出来,就很着急,着急就想抓,自已也控制不了这种焦虑的情绪。

注意力不集中,四处张望的习惯则是由于她胆小,我们长期不在她身边,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现在想想,如果当初我能够多抽一点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她的真实想法,引导对学习的兴趣,也许就不会是现在的景象了。

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就不要让她感受孤独,要走近她的内心,倾听她的一切。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让父母重新认识爱

爷爷带给海蒂无尽的包容与爱护

02 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

海蒂的爷爷性情古怪,跟村民不合,长久以来就离群索居,独自住在山区的木屋里,甚至还有爷爷曾经杀过人的可怕传闻,面对这样的信息,海蒂就要凭借一个孩子的直觉去判断。就像爷爷说的那样:“人们喜欢讨论邪恶的东西,你需要自己去判断,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让父母重新认识爱

学会判断是非是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

哈佛大学的一位著名导师曾经说过:“人生并不是付出就能有回报,关键在于你选择了什么。”

但无论选择什么,首先,得自已去做选择,不要将这个权利都给别人。

比如家长最关注的孩子学习问题,学习要怎么学,需要选择,学习过程中用什么方法,也需要选择,还想学其他想学的东西,更是需要选择。

学习是孩子成长时期的重要任务,每个孩子都应该在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好好学习,为自己以后的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还是有不少孩子似乎并不知道“学习好,自身受益;学习不好,自己受损失”的道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叫“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自觉,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门门功课都是优异,开一次家长会,老师表扬的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于是,家长们想不通了。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会读书”,“为什么自家的孩子哄着学、逼着学也不见效果”,这样的问题我想应该也困扰着很多家庭。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一起看看这个孩子的故事。

一天晚饭后,小佳一直没有去写作业,妈妈就问:“怎么今天没作业吗?”

小佳说:“不是,我今天就是不想写作业。”

妈妈觉得很奇怪,问及原因,小佳也没说清楚,只是说:“不想写。”

于是,妈妈说:“那就不写,反正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你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完不成,与别人无关。但是我认为这是责任,完成它,是对自己负责;不完成,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小佳想了想,认为妈妈说的有道理,于是休息了一会儿,就回房去写作业了。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让父母重新认识爱

孩子写作业不需要家长的刻意陪伴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毕竟不是学习者本身,无论我们多么明白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都不如让孩子自己弄清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是为自己而学习。

记得小时候,我们都听大人讲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大人们经常教育我们,千万别做那只自以为是的兔子,而要学习努力勤奋的乌龟。因此,在我们的印象里,兔子仿佛就代表着贪玩或者没什么出息的孩子。

然而,有一部《疯狂动物城》的迪士尼动画片,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这一认识。

那只从小被人泼冷水的兔子朱迪,硬是逆袭成了一名职业警察,还破获了重案,在这之前,她的父母却一直认为最适合兔子的职业就是种萝卜,孩子能当警察的实力却一再被他们忽略。

现实中大多数孩子都是被父母认知“框住”而走不出来的孩子。我们不应该让孩子过早地被选择,而应该让他们学会去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意识,不能苛求他们要去变成某一类人,如何鼓励孩子勇敢地去思考和主动选择,这才是每一位父母最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让父母重新认识爱

不要被选择而要去选择

03 孩子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综艺主持人刘仪伟参加某个综艺节目时,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照料婴儿,他照料的极为专业,远远超过几位女性嘉宾,其他嘉宾便问:“你做得如此好,是不是有专门的技巧?”

刘仪伟回答:“照料孩子不需要技巧,需要爱。”

现在回想起来,我原来自以为的爱就是努力去创造好的学习条件,让她可以在最优越的环境里享受教育。其实,这一切都是异想天开。

这个世界,有一样东西是花钱买不到的,那就是幸福。

海蒂被送到富足的家庭里生活,虽然过起了有钱人家的生活,有美丽的衣服,有好吃的食物,有佣人们的照顾,连女管家都说“她一辈子都想在这个家里生活。”

可是海蒂却不这样想,她始终忘不了家乡的那片森林和自由的天空,依然想念着爷爷和家乡的亲人们。孩子的反应是最真实的,即使再丰富的物质享受也无法取代亲情的弥足珍贵,谁也无法阻挡一个孩子思念亲人的决心。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让父母重新认识爱

奶奶的话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便是克拉拉的奶奶对海蒂说的那句:“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使你感到快乐,那就去做吧!不管别人说什么。”

这大概也是整部电影最终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因为快乐,人生才不会因为磨难而失去色彩,因为幸福,我们才能始终心怀阳光,对每个相遇的人付予善意和真心。

有次看到网友发来的一张图片,我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图片中的孩子看起来就和咱家孩子差不多大小,趴在公交车上,一手啃着油条,一手写着作业。你说要是汽车来个急刹,那后果多危险呢。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让父母重新认识爱

作业固然重要可孩子的身体更重要

网上有家长就曾经吐槽说:

“哪一代人也没有如00后这般,如此多的作业、如此多的补习班。作业剥夺了睡眠,考试剥夺了娱乐,补习侵占了闲暇。背着沉重的书包,戴着厚重的眼镜,上学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放假的时间比放风还短,你还指望他们热爱学习?”

比起分数,我想心理问题也许更值得每个家长的关注。

近段时间,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的案情随着犯罪嫌疑人的落网引起大众的强烈关注,大家无法理解的是,这样一个理性、上进、近乎完美的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么残忍的事,以至于将自己送上绝路。

我们在为孩子惋惜的同时,也不禁为他的母亲而感到悲哀,难道这就是一位母亲应该得到的回报吗?

那么我们培养孩子成才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孩子上了顶级的大学,他的人生就此走上了巅峰呢?

被广大网友称为“90后国民学长”的李柘远,18岁进耶鲁,22岁入高盛,25岁考哈佛,人生永远一路开挂。他在访谈节目中,曾表示自己现在的成功,离不开妈妈的教育方式。

李柘远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性格腼腆胆怯,课上发言都会发抖。

可是他的妈妈没有逼迫他要如何去改变自己,而是亲自带他去爬山、远足、去海边骑自行车,鼓励他和小玩伴去玩耍,参加少年宫的合唱团,久而久之,他的性格就渐渐外向了起来。

在妈妈的悉心关爱下,到小学毕业时,他已经成功地蜕变成了一个开朗、自信的孩子。

妈妈对他的教育,以平等尊重为先,她不会把儿子当成小孩来看,遇到任何话题,母子俩都能自如地“侃大山”,从未有过隐瞒。

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只要是正当合理、有益身心的事,妈妈都支持,甚至有时还会陪着儿子一起“折腾”,乐在其中。

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李柘远,你完全找不到所谓单亲孩子的“敏感”、“自卑”或“消极”,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元气和能量。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让父母重新认识爱

母亲是孩子最好的领路人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在一个小吃店里,走进了一个中年人,提着一个小提琴,旁边跟着一个小女孩,一看就知道刚参加完演出,但看起来小女孩很不开心。

原来小姑娘刚刚参加过小提琴的三级考试,没考过。

她父亲就说:“爸爸当年给你报这个小提琴班,不是为了让你过级,只是希望有一天你长大了,爸爸不在你身边,你觉得不开心了,把琴箱打开,帮自己拉一曲,那个熟悉的音乐走出来,环绕着你,就好像爸爸还在你身边一样。”

我想,这个女孩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爸爸正在培养她如何幸福的能力。

所谓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比如成功地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学习方法,或者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等等。

也许孩子未来不是最成功的人,但她至少拥有幸福。

因此,即使再难的路,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陪伴孩子一起走下去,就像海蒂那样,让她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

《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让父母重新认识爱

孩子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