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射电天文学家就发现,银河系银盘外缘发生了某种特殊的形变,边缘的星云超出了银盘平面,越往外,偏离程度越高。

观测证据表明,这种形变并非固定和静止不动,而是一种振动。银盘外缘的星云在绕着银心旋转的同时,还会在垂直于银盘所在的平面方向做上下振动,这种振动的周期长达数亿年,我们现在目睹的刚好是振动的某个阶段。所以,银盘就好像一张正在振动的巨大鼓面。

是什么原因引起银盘扭曲或者说振动的呢?最初,科学家的解释是其内部的恒星自身活动造成的。

后来,科学家们还试图以邻近星系引力的拉扯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星系包括仙女座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由于历史原因被称为星云,其实也是星系)和其它约 30 个小型星系群。然而,随着后来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仙女座星系尽管具有超大的质量,但是由于距离太远,尚不能引发银河系的局部变形;同时,大小麦哲伦星云虽然距离银河系很近,但是它们由于自身质量太小也无力引起银河系的扭曲。

这一现象直到天文学界明确提出暗物质的概念之后,才得到合理的解释。

原先我们说大小麦哲伦星云质量太小,是指发光物质而言的,但实际上它们还包含很大质量的暗物质。而且,银河系自身也有大量暗物质。大小麦哲伦星云上的暗物质作用于银河系的暗物质,因为两者质量都很大,所以产生的引力很强,前者足以让后者分布不均匀。而银河系分布不均的暗物质作用于外缘的星云,又使其扭曲。

这个过程就好比麦哲伦星云先在银河系的暗物质的 " 大海 " 中泛起了 " 涟漪 ",于是银河系外缘的星云就像 " 大海 " 面上的小舟一样,也跟着上下摆动起来了。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假说,有待观测证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