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希望通过使用机器人来缓解医生短缺的问题。在中国,去医院看病通常意味着要花数小时排队候诊,而真正看病却只要几分钟时间。现在,南方大都市广州的一家医院正在设法通过人工智能来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本周表示,该医院已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运营的方方面面,包括病人问诊、CT扫描、病历整理及手术室用品运送。

中国正在向美国发起挑战,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强国。中国希望机器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生严重短缺的问题。截至2016年,中国每1000人拥有的医生数量为2.3名,而这一数字在瑞士和英国分别为4.25名和2.83名,同时中国社会迅速增加的老龄化人口只会为医疗体系带来更大的压力。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和另一家领先的声音识别公司科大讯飞都是广州这家医院的合作企业。

中国的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飙升。

通过微信,用户可以用该医院的公众号问诊。“智能医生”将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与美国医疗健康服务网站WebMD的自诊断功能类似。随后,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回答给出建议。据当地媒体报道,23岁的曾女士回答了24个问题。曾女士认为自己长期腹痛与消化系统有关,但是人工智能给出的建议却是去看妇科。

该医院表示,为了建立数据库,他们花了近两年时间研究了超过10万份电子病历,时间跨度长达12年。此外,还利用中国其它医院的超过3亿份病历来训练人工智能使用数据,这些病历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他们还表示,这一系统对200多病种的诊断准确率超过90%。

此外,这家医院还使用人脸识别系统为首次就诊的人建立档案。录制一小段视频之后,该系统会将从中截取的一张照片与全国公安系统储存的照片进行匹配。

然而, 即使随着人工智能持续应用于中国的医院,《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注意到中国很少有人讨论如果人工智能做出错误的诊断,谁来负责。而且人工智能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生短缺的问题——最近一个机器人通过了中国的医师资格考试,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机器人。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真正的医生来签署报告和处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