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各部队克服困难,不怕牺牲,顽强奋战,在初期经过了一些挫折后,总结经验,越打越好,终于打碎了越军的一线防御,并对纵深之敌发起猛烈围歼。特别是攻占越北重要省会城市高平,标志着第一阶段作战胜利结束。然而,此时出现了一个很棘手的情况。

  打下高平后,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仔细审读了高平方向各部队发回的战报,经过汇总发现共歼灭越方武装力量约8000人。而战前查明高平地区越军的正规军有1.5万人左右,加上战中发现了数量庞大的民军,敌人总数至少有4、5万人。如今杂七杂八算到一块才歼敌8000人,显然越军主力仍在,不能掉以轻心。

  许世友又查阅了侦察获得的情报,判断高平越军主力步兵346师一个团可能逃到了高平以北的克马诺地区,估计346师指挥所也在其中。战机紧迫,不能使越军有喘息之机,务必要抓住较大的一坨敌人将其歼灭。据此,许世友命令主攻高平的广州军区第42军留一部兵力在高平一带清剿残敌,以该军124师、126师主力和配属作战的武汉军区第54军162师迅速从高平东西两侧前出北上,与从高平西北侧压过来的第54军160师协同,合围歼灭克马诺地区之敌。

  行动开始后,各部队进展都较为顺利,粉碎了小股越军的阻击和袭扰,成功将克马诺地区合围。然而进行搜剿时发现,这里并没有越军的主力部队,也未发现敌346师指挥机关,扑了一个空。许世友接到报告后,颇为不满又非常困惑。他反复读了前方战报,终于发现了其中的蹊跷之处:不少战报显示,越军在战斗之初会比较卖力地顶一阵,然而一旦阵地被突破或遭到我军包围,便会突然散掉,化整为零,化军为民,钻山进林,三五成群,各自为战,伺机袭扰。这是一个新情况!

  许世友找来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向仲华、参谋长周德礼等首长,一起进行了研究。根据种种迹象表明,越军主力虽遭重创但没有被歼灭,而是“散”了,敌情发生重大变化。向仲华当即表示,散了也要歼灭他!许世友下定决心,提出敌变我变,必须改变战法,实施严密的清剿。对此向仲华、周德礼都表示赞同。他们商定,针对越军的特点,不用正规战的打法,而是让主力部队搞拉网战术,以分散对分散,掐着越军的命门消灭他们。

  想当年的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西北和西南进行剿匪的时候,解放军就是以分散对分散,小群对小群,多路对多路,游击对游击的战法,歼灭了几百万土匪,几年时间就平息了困扰中国的千百年匪患。如今许世友又祭起了我军的老法宝来对付越军。清剿基本的战法是:将部队以营为单位编成若干个精干的分队,加强伴随火器,分区划片,对越军潜伏的山洞、森林、草丛等地区实施拉网合围,向心攻击,先围后歼,分散清剿。充分发挥直瞄火器、火焰喷射器、炸药、手榴弹的威力和烟熏、火攻等多种手段,实行围、打、炸、烧的战术,像挖地老鼠那样,把隐藏的敌人闷进去,逼出来,逐一消灭掉。同时,注意采取明走暗伏的打法,严密监控越军寻粮取水的路线,弥补搜剿的空隙,进一步扩大战果。

  许世友向来是大将气魄,要清剿就来个大清剿。他对作战部署进行了调整,集中8个陆军师主力,以第41军一部坚守扣屯监视太原方向的援敌,军主力配属第54军160师负责清剿班庄、高平、茶灵、重庆一线以北地区之敌;第42军主力负责清剿高平、广渊、重庆一线以南地区之敌,并向下琅发展进攻;第54军162师寻歼敌346师指挥所,尔后沿广渊、复和、水口一线开进清剿残敌。各部拉网合围,分片包干,分区清剿,以求得自卫反击战的更大战果。

  不久,军委邓副主席给广州军区前指打电话,仔细询问了广西战区的情况。许世友向邓副主席保证,坚决消灭这些敌人,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时间可能长一点,不然很难全歼敌人。这个电话很重要,军委据此修改了原先的估计,决定延长作战时间,努力扩大战果,并对政治、军事、外交诸方面进行了通盘调整。

  最终,高平战区经过前后28天大小上千次战斗,共毙伤俘敌19062人,占广西战区歼敌总数的46.9%,并缴获击毁了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许世友的“拉网清剿”战术取得了显著战果,在军史上留下了非常特殊的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