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是古兵器之首,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剑本身有着正气、英气、霸气,在古代剑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始皇挥剑征战六国统一中国;三国时代诸葛亮设七星坛,持七星剑借东风大败曹军。后来成为道家祭祀的法器和家居饰物镇宅避邪,以及健身缎练的器材和工艺收藏品。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这是唐代诗人郭震献给女皇******《宝剑篇》中的一节,对龙皋宝剑的巧夺天公及美轮美奂的特色,作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是龙泉宝剑赋予了郭震丰富而奇特的诗人灵感,由此得到了******的赏识,不但是郭震的成名之作,也使他平步青云直至兵部尚书,饶州司马,从某方面说,是沾上了龙泉宝剑的光。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开元十二年春,李白的父亲送给他一把龙泉剑,持剑新友离开蜀中,从此,龙泉剑成了他的心爱之物,伴随着他开始了遍访祖国名山大川的 “丈剑行天涯”,写下了众多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不朽诗篇。李白既是诗仙,也是剑仙、酒仙。每当要作诗词前都必喝酒,他要酒喝足了诗才能写的好,舞剑也一样,先前他必须喝足酒剑才能舞得好。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这是中国近代杰出女革命家、女诗人、女英雄鉴湖女侠秋瑾革命诗篇中的一句。秋瑾是浙江绍兴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喜欢骑马,练剑,1903年从绍兴来到北京,亲眼目睹清政府的腐败,雄心壮志难平,买来一把龙泉宝剑,抚剑思国耻,为了探求真理,寻找革命同志,秋瑾冲破重重阻力,只身东渡日本;在日本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先后参加了光复会和同盟会等革命组织,后回国领导妇女开展反清工作,后不幸被捕牺牲。后人为了纪念她,在杭州西湖西冷桥边,矗立座秋瑾手握把龙泉宝剑雕像。秋瑾就像一柄锋利的宝剑,永远耀眼光辉。

将军剑(又名中正剑),民国时期凡在广州黄浦军校毕业的将军,每人均配一把由校长赠送的一柄短剑中正剑,要求所毕业的军官们要忠于职守、尽忠尽职、效忠国家,这就是著名的黄浦精神。

中国古时有一名剑叫青萍剑,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一生爱剑,文武双全,从军后将自己的名改为爱萍,要求自己一生爱剑。

当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金庸先生写剑侠,自然离不开剑:写剑也自然离不开中国宝剑故乡龙泉。他虽然没有到过龙泉却情系龙泉,对龙泉的宝剑文化了如指掌。他在《笑傲江湖》中三次提到龙泉,并具体描述了龙泉宝剑,碧水剑以及“龙泉铸剑谷”、“白云庵”“水月庵”等胜景。“龙泉铸剑谷”就是欧冶子在龙泉的铸剑地剑池湖,所提到了“白云庵”就是白云岩景区,他写龙泉宝剑的削铁如泥,“碧水剑”断金削铁,将龙泉宝剑的坚韧锋利的性能描写得一清二楚。2004年金庸先生还亲临龙泉访问,龙泉铸剑师们精心设计

打造了金庸先生笔下的24把名剑、7把宝刀,赠予金庸先生收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