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蓝调系列、红颜档案系列和中国园林系列,一共展出了艺术家刘曼文近年来创作的40幅作品。写曼文却先想起了薰衣草,那是因为,她就是一个“钟爱薰衣草的女人”的艺术家。

2019年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也是鸿美术馆装修后重新开馆之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时间·记忆——刘曼文作品”于下午3点在我馆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蓝调系列、红颜档案系列和中国园林系列,一共展出了艺术家刘曼文近年来创作的40幅作品。

时间·记忆——刘曼文作品

嘉宾合影

展览到场的嘉宾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长,戴士和。

《中国油画》主编,王琨。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

宁波画院院长,李学峰。

江西省文化厅艺术处调研员,戴玉。

武夷山文联主席,王晓华。

武夷山艺术家,柯顺清。

北京画院专职画家,李江峰。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李向阳。

文艺理论家,吴亮。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剑平。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丁设。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海外理事、上海白玉兰荣誉市民,玛利亚·科鲁兹·阿伦索。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艺术处副处长,杨焱。

上海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姜建忠。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

上海油画雕塑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鲍薇华。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舒燕。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

财富堂杂志创办人,丁曦林。

上海瀚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红。

胡润艺术会总监杨建勇。

沪上著名艺术家:张正刚、季平、黄胜、沈勇、罗朗、李前一、王岩松、陈小丹、李前、王磊、黄一迁、李鹏、林森、邱加、石至莹、鲁丹等。

开幕式、观展现场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院长戴士和先生致辞

《中国油画》主编王琨先生致辞

上海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姜建忠先生致辞

文艺理论家吴亮先生致辞

上海美协顾问李向阳先生致辞

本次展览艺术家刘曼文致答谢词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嘉宾与艺术家合影

艺术家刘曼文接受《央视书画频道》采访

《央视书画频道》现场采访

《央视书画频道》现场采访

《央视书画频道》现场采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刘曼文

刘曼文是中国当代优秀的艺术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先后受邀在北京、上海、罗马、佛罗伦萨等地举办个人展览。举办过刘曼文个展“关于上海—刘曼文作品”的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馆长路易吉·贝利尼曾这样评价她:“在我们面前这位女画家,不仅很出色,而且深具哲思,因为她能透过画布看到更加深层的东西。这就是那些只有大师们才能洞见,而常人却无法感知的东西。”

确实如此,艺术家刘曼文的作品所特有的审美视角,折射出浓郁的时代特征。“时间·记忆——刘曼文作品展”是今年鸿美术馆推出的首个个展,这场艺术盛事不容错过。

《暗香盈袖薰衣草》 ——李向阳

百度百科中,有许多关于薰衣草的词条,还有一些文字,文笔不错,叫人开卷受益:薰衣草是人生中某种半梦半醒的状态,淡到了极处,又刻在心底。

开花时节,其香远在十里之外都能够闻到;而更绝妙的是,站在一片大花田里边,嗅到的香依然还是淡远温和,不像其他的花香,急急地要把人薰倒。闲闲地信步从花间走过,衣角就留着一种冷香,悠远的像初恋时的心情。薰衣草的香味,既不像茉莉的清淡,也不像夜来香那样的幽怨,它就是如此恬美,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喜欢的人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闻过一次之后就会避开它,这样独特的香,总是和更远更深的忧郁相连。忧郁,却并不幽怨,如秋后淡淡的月光,如隔着万水千山的思念。

《蓝调》 100x70cm 布面油画 2019

钟爱薰衣草的女人,自身一定都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让你一眼就可以在人群中将她认出来:娴静,优雅,成熟。也只有经历过感情和生活历练的女人,才会真正懂得和欣赏薰衣草。

写曼文却先想起了薰衣草,那是因为,她就是一个“钟爱薰衣草的女人”的艺术家。

《蓝调》 100x70cm 布面油画 2018

某日,我们在办公楼的走廊上不期而遇,她从头到脚一身蓝紫色调。我随口寒暄了一句“怎么到了普鲁旺斯”,不料她好像遇见了知音,认真地问我是否也懂薰衣草。我尴尬地摇摇头,坦白说,那不过是一段关于色彩的记忆而已,于是,她便布道般介绍了薰衣草的各种头衔, “香草之后”,“香薰之王”,并直言“现在很多不懂的人滥用香氛,那是在侵犯公共空间。” 怕摘面子,事后,我赶紧上了百度,才略知薰衣草的卓群,除了浪漫清丽之外,还有许多故事,许多疗效;才明白曼文为何喜欢它,谈论它,抑或已经将自己比作了它。

《秋水伊人》 200x300cm 布面油画 2011

初识曼文,是在水乡朱家角的写生活动上。那天她也着一身薰衣草的颜色,在放生桥茶楼里招呼往来同伴们歇息饮茶。娇小羸弱、精致优雅的形象,和她身后画布上豪放硬朗的笔触形成了鲜明对比。后来,我们成了同事,进而成了朋友,虽然知道了一些她的身世,比如土生土长的东北妞却是纯正的江南血统、本名不叫曼文而是丽萍等等,但这些故事仍然难以将她秀丽雅致的形象与她不拘格律的作品统一起来,仍然难以解释朱家角初识时留给我的疑惑:为什么她要为自己取了现在这样一个名字?为什么在功成名就时只身一人回到上海?为什么弱不禁风的样子一出手却判若两人?为什么十六岁就考入鲁美掌握了扎实的造型基础,却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在画布上破坏自己改变自己?

《园林》 50×40cm 布面油画 2018

现在,我仿佛在“薰衣草”的词条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曼文钟爱蓝紫的色彩,因为那是薰衣草的色彩,宁静,理智,忧郁,沉稳,温婉,雅致,诚实, 辽阔。

曼文追求自然的笔触,因为那是熏衣草的笔触,朴素,大方,平和,有序,简单,流畅,自由, 安详。

《园林》 50×40cm 布面油画 2019

作为女人,曼文和大多数女性艺术家一样,始终观赏着《自画像》,关注着周遭的《平淡人生》,不同的是,她的作品中没有矫揉造作的媚态,没有虚张声势的腔调和颠倒阴阳的企图,有的只是《关于生存体验的报告》。她悲天悯人,追慕《红颜》,对命运有着深刻的追问和思考,但吴侬软语,竹音丝弦,自成一篇平静温婉的文章;她充满情感,《秋水伊人》,对生活 抱有强烈的渴望和向往,但淡云薄雾,素面朝天,另成一番纯净安宁的气象。她怕别人把她当做香水百合四季玫瑰,所以不断地破坏自己改变自己;她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以一出手就会觉得判若两人。她是个知性、成熟的女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她属于东方都市的《蓝调》女儿,所以理所当然地回到《荷塘月色》的故里。

《园林》 60x50cm 布面油画 2019

《园林》 60x50cm 布面油画 2019

正是由于不同寻常的江南基因和北方经历,才使曼文兼备了蛾眉蜂腰的外形和行云流水的内心;正是由于她同时拥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名字,才形成了自己别具一家的情致和格 调——淡淡的,香飘十里,轻轻地,却刻在心底。

不知道是否与曼文那淡淡的愁绪有关,写到这里,新闻中传来洛阳性奴案的后续报道,联想到眼下太多的暴戾、诈骗、轻生、滥情,我想,我们的生活是有状况了。什么状况?曼文说得好,太多太多的滥用香氛,侵犯了我们的公共空间,使这个空间充斥着虚伪、喧噪 和急功近利。

感谢薰衣草,它妆点了我们的生活,也为在这个空间中日感疲惫烦郁的你我,排除焦虑, 纾解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