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个视频网站上,一名重大教授的视频走红。在视频中,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褚冬竹教授以建筑学的角度提出一个有趣的论断:“重庆空间=圆周率π”。不少外地网友称:“看了这个视频,更想去重庆旅游了!”

一个是人气城市,一个是数学中的无理数,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事物,是如何在褚教授心中联系起来?来听42岁的他怎么说。

褚教授

“无理”

一个无法用精准的数字量化

一个不能用固化规则去看待

重庆和圆周率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其实我在几年前就有了这个想法。”褚教授告诉记者,他曾写了一篇名为《无理重庆》的论文,去年夏天发表在《住区》杂志上,“重庆和圆周率最大的共同点,便在于‘无理’。”

众所周知,数字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π就是最著名的无理数之一。

“圆周率被发现时,人们经过论证这个数字是无限的,不循环的。他们很意外,竟然会有数字无法用精准、确切的数字量化表达。而重庆也是一个不能用统一固化规则去确定和看待的城市。”褚冬竹认为,这是重庆和圆周率相同的“无理性”。

重庆大剧院顶部一角,重庆城市空间中常出现类似的趣味性和戏剧性(受访者供图)

个性

一个作为无理数不讲“规矩”

一个突破边角限制自成风格

“在重庆,我们大量的城市空间被人觉得很震惊,很不可思议,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城市空间‘无理’的表现。就是当你第一次看到它时,你觉得这个事情不可能发生,但是就在重庆发生了。”褚冬竹表示,重庆是山城,没有平坦宽裕的空间,许多特色风格建筑便是在“边边角角”的环境下修建出的,有着独一无二的重庆风格。“就像无理数π一样,不讲‘规矩’,不可以被精准记录,它有自己的个性。”

褚冬竹举例,就比如洪崖洞,上下高差40米,顶部和底部都连接城市道路,外地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建筑,没有哪个不被吓一跳。

此外,2号线李子坝轨道站、重庆黄桷湾立交桥、千厮门大桥等个性十足的建筑也吸引着无数游客来打卡。

重庆黄桷湾立交桥

包容

一个是无限不循环包容数字

一个像火锅煮啥菜都有特色

“在重庆做建筑工作后,再去其他城市,总觉得缺那么点意思。”仿佛只有在重庆,才能让褚冬竹的设计灵感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1994年9月的一个凌晨,从成都驶入重庆的火车停靠菜园坝火车站。揣着重庆建筑大学(2000年,该校被正式并入重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新生褚冬竹乘校车穿过宽窄跌宕的山城街巷,赶往位于沙坪坝的学校报到。

“在重庆待一小段,也许你不会爱上,但要待久了……就像吃火锅一样,欲罢不能。我喜欢这座城市,它的地形和风格特色不可被复制,有独特的精神气质。”毕业后,褚冬竹留在了重庆,一待就是20多年。他认为,重庆就像火锅一样具有包容性,什么菜都能丢在里面煮,每道菜都能煮出自己的味道。

这种包容,和无限不循环的π似乎又有了共鸣。

他说

重庆独特的城市气质

将孕育更丰富的城市内涵

如今的重庆,在网上很火:洪崖洞、穿楼轻轨,还有堪比国际城市的夜景……褚教授希望,重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独到特性,真正建立起由内而外的城市风格。

洪崖洞

“网上的名气火热,只是一些新鲜的、有趣的表象在短时间抓住了人心和眼球,而这些都只是重庆的很小一部分。一座好的城市,是应该用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内涵,独特的城市气质自然而然地吸引人。对本地人而言,一座城市的最好价值是住得舒适舒心;对外地人而言,最好的价值是让他们来到这里,体验独特的城市气质,欣赏不可复制的城市文化。”当前,重庆的城市经济建设越来越现代化。褚冬竹说,他希望重庆以这个城市特有的优势与差异性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在褚冬竹教授眼中,重庆不单只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正如去年12月《新周刊》采访褚冬竹时他说的:“这座城市也许太热、太雾、太陡、太不‘规矩’,但也正是在这里,城市的包容性甚至无理,不仅构成了一座城市独特的复杂性,也构成了把某些人留下来的理由。”

“希望重庆变得更好!”褚冬竹教授认真地强调,一座城市外观对游客的吸引,只能停留在表面,这种传播太浅层。而重庆独特的城市气质,还可以孕育和释放出更丰富的城市内涵,让重庆更有深度,更有魅力。

记者 郝树静 实习生 彭顺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