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很早我们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这其中囊括了礼仪、技艺、营养等多方面的文化。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决充饥,还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例如每年的清明时节,春光明媚,布谷声声,神州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食品前往本家祖坟上祭祀,清明食俗即是伴随着这样的祭祖活动开始了。《吴门竹枝词》一诗中提到的“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时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的意思。

据考证,“青团”之称始于唐代,又叫艾团,是清明与寒食节时,盛行于江南民间的一道传统点心,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

有的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和,使青汁和米粉充分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铺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时再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青团表面,所以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从色彩到口感也都有着春天般的气息。

至今每逢清明,江南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蒸青团,虽然青团流传百年形制未变,但现在人们更多地是应令尝鲜,虽然作为祭祀的功能日渐淡化了,但是现如今飞速发展的电商网络经济时代,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及融合,让越来越多的北方人对这道江南民间糕点产生浓厚的兴趣,纷纷购买尝鲜、或是自己动手制作,亲身感受这个来自江南的美食风俗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味蕾挑战。

如果你也想尝一尝这烟雨江南的清新味道,可以+卫星:mrs-ii 私聊我,或者你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的话,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和步骤来小试身手(稍后更新制作方法和步骤)。

如果你有更好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也可以私信我一起交流分享给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