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作者:铁马马想吃热干面

北京、深圳是我国盘踞在南北的两个互联网基地,后起之秀还有杭州、上海等,但在我国中部,有一个省份——湖北,却走出了多位互联网大佬。

有个湖北朋友说,早期的互联网江湖有个说法,中国互联网早期的第一阵营是一张桌子(TABLE):

T是腾讯,A是阿里,B是百度,L是雷军的金山,E是周鸿祎的360。其中,湖北人占据了2席——雷军是湖北仙桃人,周鸿祎是湖北黄冈人。

到目前为止,湖北籍(或者是湖北上过大学,即湖北培养的)的互联网相关行业大佬已有数十位之多,先给大家总结一下其中比较知名的湖北互联网人才: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制图:财经早餐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两所大学

为什么湖北被誉为互联网的摇篮?因素有很多,教育肯定是一个主要部分。

我们分析一下上面的名单可以发现,其中有两所学校出产的互联网人才最多,一个是华中科技大学,一个是武汉大学。

先来说说华中科技大学,也就是互联网江湖中所谓的“华科派”。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这所武汉高校如今成为许多投资人或互联网公司关注的焦点。

过去数年间,这里诞生了微信之父张小龙、李一男、汪潮涌等等一批互联网大佬,他们的名字被互联网科技界传遍,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华科男。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有人说,“华科男”大多低调、务实,智商极高,在他们身上有着图腾般的烙印,就是对技术和产品有着崇高的信仰。

有位腾讯的财友说,别的公司说不好,如果要按学校论“帮派”,华科的确可以说是腾讯第一大帮啊。

这位腾讯的财友还说:

记得之前看腾讯内网KM贴吧,每个用户都会给自己打属性标签,标签前十分别是什么篮球、足球等爱好的词汇,结果就有个“华中科技大学”的tag在top10格外显眼,哈哈哈。

深圳的企业比较喜欢来武汉招人,据几位华科财友反映,武汉读书签约深圳的几率比较大。

深圳的互联网企业校招因为广东本省的学校得和广州抢,所以不得不去外省招人。

在北京抢不过北京的企业,在长三角又抢不过长三角的企业,最后转战中部,没想到招来了一大票武汉的学生。

之后,许多师兄师姐去了深圳、广州,再引荐师弟师妹变成了“传帮带”。

这种氛围使华中科技大学的互联网气息浓厚,学生组团创业成为一种连环效应,在学校的时候练手机会就比较多。

例如创立了PPTV聚力的姚欣,就读于华科计算机系,最初他只是想在宿舍里看足球比赛,后来他寻思着,我干脆自己写一款视频直播软件算了。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于是,PPLive1.0就在华科韵苑26栋诞生了。

除了华中科技大学外,隔壁武汉大学也为互联网输送了一批人才。提起武汉大学的互联网江湖,不得不提的就是武大计算机系的“系宠”——雷军。

据说当年高考,雷军的成绩本可以上清华北大,但他却选择了武大。

原因只是因为一个好友学了计算机,而他为了能够和好友有更多的话题,他就去学了计算机。啧啧,这浓浓兄弟情,我柠檬了。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80年代,当时武汉大学是全国最早建立计算机科学院系的大学之一,出了很多电脑牛人,前文表格中红极一时的人人网CEO陈一舟和雷军就是计算机系的同班同学。

别人的大学都是谈情说爱,而雷军却依然开启学霸模式。仅用了两年就修完了所有学分,学校里面的所有奖学金都拿了个遍,还提前完成毕业设计提前毕业,他在大二时写的程序还被写进了大一新生的教材。

后来雷军选择工作,陈一舟则选择继续深造。据说陈一舟从美国回来以后,第一个找的就是老同学雷军谈合作。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虽然和着重理工的华中科技大学不一样,武汉大学没有“华科”男的称号,但互联网江湖中仍然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小富即安的困扰

写到这,大家有没有发现过一个问题,前文所述的互联网大佬们,要么是湖北人,要么在华科和武大两所名校接受的教育,但是几乎没有人现在扎根湖北。

新周刊曾经撰文《武汉,中国最尴尬的“大学城”》中称:

武汉坐拥89所高校(仅次于北京的91所),95家科研院所的武汉,共拥有130万在校大学生,武汉是全世界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可武汉“这里盛产桃李,却留不住芬芳”。数据显示,有的教育大省留沪率能达到80%以上,而武汉同比不足五成。若将目光放在武汉最著名的武大和华科上,2017年,两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学生在武汉的比例均仅有20%上下。

蚂蚁金服曾经发布过一项《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

报告显示:

“在最爱远距离迁移的学生中,湖北的大学毕业生位居榜首。前五大热门的跨省远距离迁移路线中,就有三条从武汉出发,分别是武汉到深圳(第一),武汉到北京(第二),武汉到广州(第五)。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湖北的区位因素。

湖北水陆交通和生产要素调配与流通极其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多年生活于此的易中天曾这样形容:

“一线贯通,两江交汇,三镇雄峙,四海呼应,五方杂处,六路齐观,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省通衢,十指连心。”

贯通南北的京广线,与连通东西的长江、汉水在这里交汇,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水利交通枢纽,武汉被称为我国经济地理的“心脏”,一点儿都不为过。

因此,在古代,湖北人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相对容易,所以长此以往,楚商有了小富即安的心理。

但是,这种理念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二八法则,在互联网时代,不进则退,“小富即安”的文化不适合互联网的发展。

回观湖北的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这片土地没有抓住机遇。

在中国互联网版图上,湖北出现了以斗鱼TV、卷皮网、盛天网络和宁美国度为代表的“四小龙”,及安天、青藤云等一批“瞪羚企业”。

有人说,湖北并非没诞生过可以有机会影响互联网行业的企业。

但遗憾的是,这些企业最终的命运,要么离开湖北,要么被收购,在还没有成长为湖北标杆性互联网企业之前,就失去了自身的湖北本土属性。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帮——互联网浪潮中,湖北帮们创造出的世界


写在最后

近年来,湖北意识到自己的危机,为了改善这种局面,诸方都做出了诸多努力。

一方面借助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引入更多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另一方面,只有更好的福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2017年初,武汉市“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打响争夺人才第一枪,先行启动高校毕业生落户新政策,连续发布3份重磅文件力求让人才留在武汉。

在2017年11月的第三届楚商大会上,周鸿祎曾也定义了现在的“新楚商”。

他表示,“新”意味着打破地域限制,兼收并蓄,湖北人算楚商,在湖北念过书、成家或者外地人在湖北投资,只要为湖北经济发展做出奉献,都算“新楚商”。

当然了,这几年湖北越来越受到外来资本和企业的关注,“新楚商”们也对武汉做出不小的贡献。

数据显示,2016年,武汉光谷各类互联网企业融资额达29亿元,超过历年总和;

2017年初,腾讯、中兴通讯、360分别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约,布局互联网产业;

2018年,小米第二总部落户武汉。

虽然从如今的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版图来看,大部分企业还是扎堆在几个一线城市。

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武汉的未来也可以不再仅仅寄希望于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入驻,而是通过自己的创新能力孵化出更多本土企业。

也许到时,湖北不再是互联网的摇篮,而是互联网的巨船。

财友们,你们是湖北人、或者在湖北上过学、工作过吗?希望在留言板看到你对湖北的“互联网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