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砖头、一把小刀、一种热爱、一片赤诚,李拥军用自己的砖雕作品,担起了传承艺术的重任。一块块罗地砖,在李拥军的刻刀下,成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艺术品。他说:“我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传统的砖雕文化。”

不爱玉器偏爱砖

李拥军的工作室,就坐落在市区京口路88号的一幢普通居民楼里,古色古香的房间内,陈列最多的就是他的砖雕作品。因为砖雕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灰尘和砂砾,所以李拥军就把工作台放在了阳台上。记者去采访的时候,他正在雕刻一个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作品。

李拥军砖雕所用的砖,多为这种长宽各为40厘米的罗地砖,这些青灰色的砖块,看似坚硬,实则质地松软,很容易破碎、崩坏,由于这种罗地砖在镇江并不多见,收集困难,因此每刻坏一幅作品,李拥军都是心如刀绞。

今年50岁的李拥军,虽然从事雕刻工作已经有27年了,但是他一直以来都是做玉雕,接触砖雕也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2015年江苏省第五届刻字展上,李拥军一改常态,没有用玉雕和木雕送展,而是选择了砖雕,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首次尝试便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困难再多也要坚持

就这样,李拥军走上了砖雕创作之路。有着二十多年的玉雕基础,对于李拥军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就好在自己对绘画比较精通,在砖雕过程中也能派上大用处;坏就坏在二十多年的玉雕力度把握成了习惯,却不适用于砖雕。因此,在砖雕这条道路上,力度的拿捏成了李拥军遇上的第一个拦路虎。

一开始,力度总是把握不好,李拥军也很着急,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不停德钻研、琢磨、尝试。那段时间,李拥军几乎是足不出户,把自己拘在那一方小天地,埋头苦干,雕累了就抽根烟,用“烟雾缭绕、灰尘乱飞”这八个字来形容那场景,毫不夸张。

李拥军回忆说:“因为砖雕又脏又累,也没什么经济效益,所以家里人都反对,觉得我每天摆弄砖头是不务正业。”既然周围人都反对,李拥军也要坚持,他最大的想法就是让砖雕这门传统艺术能够传承下去。

三年的摸索,如今李拥军的每一幅作品都活灵活现,不管多么细小的纹路,他都能刻出来,甚至连脸上的皱纹,都被他雕刻得栩栩如生。在这条路上,李拥军的第一个愿望也即将实现,今年秋季,他的个人砖雕展将如期举行。

其实,在这三年时间里,有不少人慕名找到李拥军,想出高价购买他的砖雕作品,但是李拥军都是一概拒绝,他说,这些作品是他对艺术的传承,在他心里都是无价之宝。爱物之心和造物之心是一样的,只有真的喜爱才能坚持下去。在李拥军的心中,刻刀与砖块之间撞击发出的声响,便是最动听的声音。

记者:赵明宗刚

编辑:蒋依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