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3 06:1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钱海飞 通讯员 张虹

网络图片

连日来,在位于海宁市马桥街道(经编园区)的丰泰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内,车间里热火朝天,机器设备运转不停,停在厂区外的运输车整装待发,企业生产和销售形势可以用“旺”字来形容。

“我们生产的各类产品已远销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国外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今年公司1至2月的出口额就达1167.62万元。”丰泰复合新材料的工作人员朱丽秋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数码喷绘广告材料、装饰材料、喷绘器材、篷盖材料以及多用途防水布的经编企业,近年来,丰泰复合新材料将主攻市场锁定在南美、非洲和中亚,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也收获了可观的订单。

无独有偶,其他一些纺织企业也在持续发力。今年春节后,华纬纺织有限公司陆续签下了大批订单,预计产品重量超过1800吨,满负荷生产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企业发展趋势良好。

华纬纺织是集生产、研发和销售于一体的经编企业,企业致力于将产品运用拓展至合成革、沙发面料、服装面料等领域。“借市场东风,加上我们自身努力,企业年销售额已经是十年前的20倍。”提起企业整体情况,华纬纺织总经理钱智勇笑容满面。

丰泰和华纬,既是海宁市振兴传统产业、坚守实体经济的缩影,又是全市纺织品出口趋好的实例。

据海关数据显示,1至2月海宁市纺织品出口增速较快,累计出口30.96亿元,同比增长28.17%,出口增幅回升明显,其中家纺、经编产品同比分别增长32.87%和39.16%,高于全市出口增幅水平。

与此同时,商务部近期公布了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名单。在全部255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项目中,浙江省共有39个基地入围,入围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5.3%,入围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海宁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也被成功认定。

据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内容。海宁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的成功认定,有利于带动全市经编、家纺等传统产业的整体提质转型和升级。

据了解,得益于海宁市积极开展外贸稳增促调、转型提质、创新驱动、优化服务等各项工作,今年全市出口数据也稳中趋好。根据海关统计,1至2月全市累计进出口总额81.54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累计出口73.62亿元,同比增长31.2%。出口总量与增速位列嘉兴地区首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