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头黑珍珠

文 / 王志廉

前多日,我的《尧头印象》一文在网络发表,欣慰的是,拙文得到了许多不认识的朋友的关注和留言。

一位自称尧头黑珍珠的朋友给我留言,她说:我笔下昔日的尧头是她儿时的记忆,如今的尧头是她实现梦想的地方,她感谢我的文字,感谢我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尧头,她欢迎我做客忠阳黑瓷展厅。

她的话情真意切,言语间透出的是对尧头深沉的爱。不经意间,我被她感动,我有了再游尧头窑的冲动,确切地说,是有了想参观忠阳黑瓷的欲望。

于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如愿而至。

未走近,远远地就看到,改建后的老街,古朴的商铺与客栈相连,屋宇错落有致,活像一幅油画展现在面前。进入老街,石板铺就的路会引领着我前行,老街上很安静。木屋、石阶、古栈、土窑、作坊,无不体现老街原汁原味的美。

“忠阳黑瓷展厅”,坐落在老街上。经营展厅的她就是给我留言的人,姑且先不说她良好的气质状态,她本身已经让我印象深刻,果然人如其名 ——尧头窑上的一颗黑珍珠。

许是天气的缘故,整条老街不见游客,我是唯一一个走进展厅的人,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说话的时间和空间。热情的她,如是故友,便和我聊起了陶艺,聊回了从前,聊到了忠阳黑瓷。

她说她叫周引弟,虽是女子,但初中毕业后就帮着父亲干窑上活,长期的耳濡目染,父亲的言传身教,使她深深地喜爱上了陶瓷烧制技艺。年轻时,嫁给了现在的丈夫,巧的是,夫家也是窑瓷世家,而且祖辈几代都是声名远扬的能工巧匠。

但由于那时候整个经济形势不好,黑瓷市场更是一派萧条,尧头窑现场满目疮痍,日渐衰落。面对现状,周引弟没有被困难吓倒,凭着对尧头窑的依恋,她发誓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一定要在工艺上赶超别人,一定要设计制作出一流的尧头黑瓷。

于是,她在跟随丈夫学习制瓷工艺的同时,虚心向老艺人请教,掌握了绘画、剔花、线描等刻花手法,知道了构思、立意、主题、结构、层次等制陶理念。

尧头窑在被社会遗失的时光里沉默,在被岁月遗忘的山腰中孤寂。而她和丈夫,不忘初心,在世代相传的作坊里,坚持手工原始制作,在继承的基础上着眼创新,致力于优选土质,提高工艺,解决色材等一系列问题,始终把窑瓷的原始性、豪放性、奔放性和厚重性体现在每一个黑瓷作品里。

我想,正因如此,忠阳黑瓷才能在众多窑场中杀出重围,才能够独具匠心、独领黑瓷风骚吧。

我总是相信,无论你是什么人,无论你做什么事,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是成功的唯一希望。

无疑, 忠阳黑瓷,做到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皇天不负有心人。多年的不懈努力,忠阳陶瓷不仅款式上多样化,而且色彩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独有的尧头青釉瓷工艺更是帮助她闻名业内。

我细细欣赏着展厅里摆设的陶瓷,竟然找不出一般窑烧制的便宜货。大件高端大气,小件精致细腻,每一件瓷器,无论大小,走的是轻奢路线,不过于奢侈铺张,但却给我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心灵震撼,和一种异样美的享受。

展厅里的展品,形态是各异的,我所能想象得到的款式这里几乎都有,有缸、坛、盆、罐,有杯、盏、碟、碗,还有许多不懂陶艺的我叫不上名字的精美的陶瓷品。我很叹服,劳动和创造,有着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的艺术魅力。

展品的色彩五彩斑斓,我绝对想不到的颜色这里也有。我真的很惊叹,特殊的粘土,经过手捏、模制、上釉、烧制,怎么会窑变出近似孔雀兰、铁锈红、明土黄的色彩?!我只能说,它们,有着超乎文字所能描述的美。

展品的用途也是不一。有的用于储物,有的单纯于观赏,有的可日常使用,还有的专用于插花,不论怎么用,不论用在何处,它本身的功能、艺术、情感都别有洞天,独具一格。

“学会与器物相处,你就会沉淀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用物之道,也会发现生活美学中的惊喜。”记不清是谁说的话了,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用途不一的窑瓷是我本次尧头窑之行的一个惊喜,是我认识了尧头黑珍珠后的一个惊喜,更是周引弟奉献给人们的惊喜。

我感慨于她独立的设计能力,叹服于她精湛的刻花技能。在简陋的作坊里,她和丈夫一直坚持着原创,从设计到制作,每一件黑瓷品都倾注着许多的时间和心力。

一些需要刻画的黑瓷,工艺比较复杂,做一件平均耗时五六天。因为耗时费工,每一款的设计都是独一无二,每一件作品也是独一无二。不夸张地说,她家的黑瓷作品在别家是绝对找不到一样的设计,她亲手描绘的每一件黑瓷,在别的家绝对找不到相同的纹样和图案。

在所有展品里,《圆梦》最夺我眼球。小小黑瓷,大大世界,一个看似大钟的馒头窑上,茫茫戈壁,无垠大海,远洋航船,朝晖夕阳,云水涌动,流畅的线条把“丝绸之路”途径的国家以及包括西北五省区陕、甘、宁、青海、西藏和西南四省区渝、川、云、桂,远到地中海等异国他乡都清晰可见。明明色调是单纯的黑,却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华贵,有一种无法比拟的绚丽,是其他作品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我还被二十四节令文字纹罐所吸引。立春、春雨、惊春、清明等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一个罐,每个罐上正面都形象地刻着名称和气象图,或葱郁,或萧条,或象征,或直观,线条灵动,图案洁净素雅,装饰雅俗共赏,方寸之间,形象展示了二十四节气的节令特征。

“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一款黑釉鼠钮盖罐是我特别欣赏的。独特的窑变红色,在陶制品里是鲜有的色彩,给人以华美华贵之感,看一眼,就会自然而然想到泛着光泽的丝绸,用手触摸,光滑,亲肤,柔若无物,完美地反映着设计者的品位与不凡!

我最为钟情的是一款窑变葫芦瓶。我惊艳于她的色彩,震撼于她的造型,整个瓶体是渐变的颜色,用斑斓形容也不为过,小口径,细细高高的瓶颈,圆圆的瓶身,勾勒出极至阴柔的曲线,凸凸凹凹中,不张扬,不暴露,却隐约传递出一份内敛和淡淡的诱惑。

说实话,我印象中的尧头窑陶瓷,一直存在工艺落后、量大于质的情况。

我曾买过多件黑瓷品,有黑瓷碗,黑瓷和面盆,黑瓷罐,黑瓷笔筒等,虽算不上高档品,价格也不低廉,但用之不曾有别样的感受。也许真正了解黑瓷也需要缘分,当我真正遇到它了解了它,我被她所震撼,所吸引,所痴迷。刹那间,相见恨晚,似曾相识的情绪使我愈发爱上了黑瓷。

我决定订制一套厨具。

我问她是否接受私人订制,她说私人订制经常有,她会亲自接待,她重视每个客户的每一个要求,尽力做到让每位客户对产品满意对服务暖心。

只有真正爱上黑瓷的人才愿意特别订制,也只有真正有实力的人,才敢承接私人订制的单子。没有金钢钻,不敢揽瓷器活——这是至理名言!

说到展厅,她说她家之前没有专门的地方展示窑瓷,是政府的支持才有了忠阳黑瓷展厅。为了不影响游客参观,她要求自己白天守在展厅里接待,设计、刻画工作通常在晚上进行。 听着她娓娓道来,我感动于她作为黑瓷人的胸襟,“忠阳黑瓷展厅”的设置,是一件情怀大于商业利益的事情,因为,她最看重的是人与瓷的情趣融合和心灵互动,看重的是忠阳黑瓷的持续创新和格调品位,看重的是尧头的品牌影响和长远发展。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尧头窑上,做黑瓷的不乏其人,但她和丈夫是真正用心用情用爱做黑瓷的人,她们痴迷于黑瓷,执着于黑瓷,她们是尧头窑上名副其实的黑珍珠。

我有幸认识了她,我愿意和这样的黑瓷人成为朋友。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路在脚下”。我衷心祝愿,黑珍珠和她的忠阳黑瓷能够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弘扬传统,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王志廉,一个醉心于柴米油盐的烟火女人,亦爱不知天高地厚的摆弄文字,闲来提笔写写,把心安放在淡淡的文字和朴素的日常,在慈悲的时光里,追寻着简单的梦想。已有四十余篇发表于网络。

近期作品回顾:

《歌唱幼儿园》

《做一个有福的人》

《尧头印象》

《春日回故里》

《生命莫测,来日并不方长》

《叫我如何忘记你》

《村头的大池塘》

《说说微信》

注:文章图片由周引弟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