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终于在26日晚上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它自开播起,几乎每播一集,微博热搜榜都会掀起一股巨浪。

火了今年一整个夏天。

目前,《延禧攻略》的播放量早已突破130亿,微博话题的阅读量高达114亿。

在这股涌动的热潮之下,观众对它的评价也比较两极分化。无论是说它好的,还是说它不好的,最集中的点,都是一个“爽”字。

它的“爽”,在于出其不意的反套路,节奏快。女主魏璎珞脾气暴,在前期每遇到一个敌人,一两集就能灭掉,几乎没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种为复仇而蛰伏的想法。

她不会让不公、不甘心和怨恨等负面情绪煎熬自己,更不会任其折腾自己。观众也不会因为她的遭遇感到憋屈和气愤,因为她会以最快的速度泄愤,让那些和自己作对的人受到惩罚,心情一直那么舒坦。

观众看戏,总会下意识地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魏璎珞在后宫这个笼子里快意恩仇,一如现代不少职场女性,在工作的束缚中摸爬滚打。她睚眦必报,诸事顺利,或许是许多职场女性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

后宫等级森严,魏璎珞最初为婢女,是处处受人压制的底层人物,头顶上有姑姑、后妃、王爷、太妃……然而,压过她一头的人最终都会被她反将一军,她就像在游戏里打怪升级一样,不断往上爬,不断扫清障碍。

魏璎珞事业与爱情双赢,从被压制到反压制,在伸张正义的同时,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以暴制暴,她所做的一切,释放了人类基因中原始的冲动。

她给观众带来的爽感,恰恰是不少人抨击这部剧的点。

这不禁让人想起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一书中,描写了一个以娱乐控制大众的政府,他们让大众沉浸在快乐的感觉中,接受命定的社会身份和岗位,消除反抗意识。

人们对娱乐的渴望是无穷无尽的,《美丽新世界》便描述了“娱乐至死”的可悲结果。赫胥黎担心,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这也是不少知识精英担心的事情。

越来越多人不翻书了,越来越多人被动地沉浸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

目前,社会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趋势,这现象似乎越来越接近赫胥黎的预言。

《延禧攻略》带来的爽感,给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观众带来了一时的幸福,因为这短暂的快乐,我们可以原谅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不满。

它就像快乐剂,使观众迷醉其中,无法自拔。

但是这样去理解“爽剧”未免有些片面,《延禧攻略》给人带来爽感,关注他们内心的欲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反抗。

有职场人士表示,经历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就不想再看什么需要动脑的书或电视剧了。《延禧攻略》并没有很高级,但它胜在不拖沓,观看不需要很费脑筋,便成了许多观众的解压良药。

就连我国参加亚运会的游泳运动员刘湘也坦白,自己会观看《延禧攻略》来排解压力。

《延禧攻略》让人看得很爽,事实上它的剧情经不起反复的咀嚼和推敲,作为文艺作品,它也没有给予观众深刻的启迪。回头一看,《延禧攻略》似乎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深入人心的东西。

它终归是快感叙事,更追求娱乐性,观看的时候,能解气、解压、得到精神慰藉。

我们看《延禧攻略》,不代表我们不会看《人民的名义》。最重要的,是爽而不要沉迷,不要毁掉自己思考的能力。

文/白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