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航天人系列报道三——“特燃”:李付生的十年芳华】

  十年,一束光能从太阳走到天狼星;十年,一棵树能从幼苗长到参天;十年,他为提高发射场特燃特气保障能力不懈攀登……

  8月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长征火箭能够托举卫星成功升空,火箭特燃特气加注人员功不可没。李付生就是“特燃”群体中的一员。

  李付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保障部工程师,10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心,开始从事特燃特气加注工作。

  一次作业,一个加注泵参数突然出现异常。紧接着,隔壁加注洞内的机器也传来异响。经过短暂沟通,他果断下达“手动启动备份泵”指令。

  

  李付生在加注指挥间工作场景。王玉磊

  事实证明,他的处置完全正确,加注如期完成。

  任务结束后,李付生进行了几十次故障重演。通过模拟试验与数据比对,终于查明故障原因,并向上级提交了调查报告。

  “航天发射绝不允许有任何意外。”李付生说。

  加注是一个危险岗位,液氢是一种危险燃料。当液氢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一粒米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地后产生的能量就能将其引爆。

  

  李付生与同事正在检查推进剂防护装具。王玉磊

  2011年,李付生接手发射场特燃特气保障主管工作。

  “当时发射所用的液氢主要从外地运输,数千公里跋山涉水运送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各个环节隐患很多。”李付生详细梳理情况并上报中心。最终,上级采纳他的建议,在发射场附近新建液氢厂。

  液氢厂生产逐渐步入正轨后,他还与有关方面反复磋商,解决了液氢供应模式、产品定价等一系列难题,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液氢保障机制。

  这种成熟的液氢保障机制成功应用到文昌航天发射场,为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火箭成功首飞、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提供了稳定的燃料保障。

  2012年初,李付生接到常规加注控制系统改造项目的任务。此时,上级要求在风云二号07星任务发射后将新设备接入系统。任务间隙时间仅有15天,且横跨春节假期,施工周期非常紧张。

  面对困难挑战,李付生沉着应对,将大量准备工作安排在不影响任务保障的前提下提前进行。在卫星发射任务结束后,立即组织调配各方力量和资源集中攻关,最终提前完成项目,顺利投入后续发射加注任务。

  为此,李付生荣立二等功一次。

  

  任务成功后,李付生与女儿在发射工位前留念。王玉磊

  7年来,李付生负责的50余次特燃特气保障任务中,没有出过一例燃料品质不合格的问题,没有出现一次筹措不及时的情况,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管理责任事故。

  近年来,李付生先后参与完成了对发射场常规加注输送系统、升降温系统、低温加注管线系统等主要装备的更新和改造工作,通过更新换代消除了部分设备陈旧老化的隐患。如今的西昌发射场,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发射场强者之列。

  “我的十年,有近三分之二时间是在沟里的发射场度过的。与青山塔架作伴,有幸参与和见证发射场的十年发展,我的青春便没有时光虚度。”李付生说。望着火箭那道划破长空、直刺苍穹的绚丽尾迹,李付生对未来的十年更加憧憬。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不忘初心,不懈奋斗。作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李付生怀揣着宏伟的报国梦想,选择了在大山深处隐姓埋名、日复一日地坚守下去。他的身上散发着航天人独有的质朴与平凡,诠释的是以苦作乐、爱岗敬业的人生哲学。今天,中国航天事业走在世界前列的背后,无不凝聚着更多像李付生一样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付出和汗水。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