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银票制作好发行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各地官府还会在钱庄设立专门的辨钞人,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为人们辨别银票的真假,顺便教人基础的辨别知识,就像现在的鉴宝专家一样。商家收到钱要先把它拿到官府,然后官府才会发放相应的银票,上面有朝廷给各级官府发放时留下的画押与盖印,钱庄最后也会在上面留下印记,各种印记下来,手续繁复,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造假。

在古装影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亲贵胄、地主老财抓着大把银票出入青楼酒肆赌场,挥金如土。而那些掌柜、店小二、老鸨等更是看着银票两眼放光,垂涎三尺。我们不仅感慨,那银票不会是假的吧?毕竟古代的纸币防伪技术还是十分落后,难道是古人太老实,不敢造?

为什么古代银票没人造假?造假者:这项工艺你做的出来?

经查史料发现:中国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北宋年间,当时的四川民间为便于携带交易,出现早期的纸币“交子”。后来人们发现了它的轻便快捷之后,就开始大力推广,逐渐演变为银票。而像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机会,那些靠着旁门左道发财的人怎会放过,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市面上的假币可谓是泛滥成灾。

因此为了打击假币,朝廷颁布律令,凡造假者被抓住一律死罪,还在银票上印着“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锭五银”,鼓励民众自主监督。但这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总有一些人喜欢剑走偏锋,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纸币经过长时间发展,人们也逐渐探索出越来越多的防伪标志,使它更加完善。到了明清时期,大规模的造假已不复存在,是怎么做到的呢?

为什么古代银票没人造假?造假者:这项工艺你做的出来?

首先是制作材料。制作银票的纸只提供给官家,禁止民用采办,只做这一种用途。宋代时用的是“楮皮”川纸,制作工艺复杂,纸质光亮洁白,经久耐用。在造纸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数量,不能超过,也不能私藏。而外面的人一般也做不出来。清朝的时候,银票的材质分为两种,京城范围内用的是白色台笺纸,其他省用的则是高丽纸。

为什么古代银票没人造假?造假者:这项工艺你做的出来?

其次是银票上的图案与套印。古代的银票上都会复印着非常精美的图案,多采用名家字画,画工精深,线条优美,构成复杂,不易模仿。上书图案以花鸟、房屋、人物为主,清朝的则大多都是龙形图案与花纹边栏相结合。为了可以更进一步的防伪,银票上还会用到双色套印甚至是多色套印,也就是说把字体用不同的颜色,按照顺序一步步的往上叠加,知道描出自己想要的颜色,多用红、蓝、黑三色,如果不知道顺序,很难做出与银票上一模一样的颜色。

为什么古代银票没人造假?造假者:这项工艺你做的出来?

还有就是多重印押。银票的印制和使用必须经过官府的同意与认可。商家收到钱要先把它拿到官府,然后官府才会发放相应的银票,上面有朝廷给各级官府发放时留下的画押与盖印,钱庄最后也会在上面留下印记,各种印记下来,手续繁复,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造假。清朝时期,晋商还专门设置了密押技术,据记载最早开办的日升昌票号在1826年到1921年的95年间就换了300套密押,从没有发生过被冒领的现象。

为什么古代银票没人造假?造假者:这项工艺你做的出来?

最后是防伪印章。在10厘米左右的印章上刻一篇文章,例如350多个字的《兰亭集序》,也就是微雕,这普天之下可没几人做得到,就是大师级别的,一般也做不出第二个一模一样的,而且在刻得时候,还会故意刻错几个字,让造假者摸不着头脑,更是难上加难,光这一步就可以击败许多造假者。在银票制作好发行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各地官府还会在钱庄设立专门的辨钞人,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为人们辨别银票的真假,顺便教人基础的辨别知识,就像现在的鉴宝专家一样。

为什么古代银票没人造假?造假者:这项工艺你做的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