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巾帼建功标兵,也是县城书店女店主,她用创业“辛苦钱”助力“全民阅读”

韩英(右)参加慈善捐款活动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 韦毓璋

虽然,她小时候是个很苦的娃儿,但现在说起办书店的梦想,个子娇小,一脸纯朴的她,就高兴得无法掩饰脸上的笑意。

她,就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巾帼建功标兵”、贵定县麦新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英。

打工挣钱,梦想开家书店

韩英的老家在湄潭县复兴镇七里坝村,4个姐弟中她排行老大。父亲从她懂事起就教她识字读书,她逐渐成为村里有名的“爱书娃”。但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韩英没读完初中就辍学回家学做农活。

“我喜欢读书,《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韩英对曾经读过的书中主人公的励志经历颇有体会。后来,韩英到县城一家私营书店做小工,在整天与书打交道的环境中,产生了自己办书店的梦想。

为实现办书店的梦想,韩英随表姐南下广东打工,在打工过程中与贵定县小伙彭高敏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并于2006年结婚。有了孩子后的韩英回到贵定县城租门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韩英从烟酒副食品生意做起,又摸索多种经营,炒板栗、削菠萝、炒葵花、卖水果,兼做福利彩票销售员,还动员丈夫回来一起做食品配送,并注册贵定县瀚英商贸有限公司,日子过得苦中有乐。贵定县副食品行业商会成立的时候,韩英被会员们选为会长,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开书店的梦想。

梦想实现,书店开业

韩英从做副食品生意的积蓄中拿出60万元,动手租门面、装修、买书,由于资金缺口很大,她又从信用社贷款60万元。一个月的时间,韩英就把400平方米书店的装修、进书、上架全部做完,全县第一家民营书店正式对外开业,起名叫“麦新城书店”,随后又注册了“麦新城”商标。

“外来媳妇”创办大书店的消息传开,贵定县城爱书的人们心头也乐开了花,“麦新城书店”呈现一派人来人往、生意兴隆的景象。

为满足读者的热切需求,韩英又决定扩大书店的规模。韩英和丈夫商量后,拿出一部分积蓄,向信用社按揭贷款,买下了县城中心丁字路口一个楼盘的底层。2015年12月,麦新城书店在新址——锦江华府隆重开张,门口加挂了一块崭新的牌子:贵定县麦新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走进韩英的书店,社科类、教辅类、幼儿教育类、地方文化类、儿童读物类、党政读物类等图书应有尽有。书店还设置了休闲阅读区、亲子阅读区、琴房训练区等功能区,15个青年人在这里实现了稳定就业。

捐百万图书,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读书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改变人,人再去改变世界。”这是韩英坚持的读书理念。她说:“我因为爱读书,才有办书店的梦想,但开始要先解决温饱,然后再解决精神食粮问题。现在,人们解决了温饱,就特别需要解决精神食粮问题了。”

“韩英为践行‘读书改变人’的理念,办的实事成串串。”贵定县政协秘书长柏建华介绍,韩英开展亲子阅读、读者演讲、老年书法等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许多爱书老人经常到麦新城“蹲点阅读”,被人们称为“阅读托老店”。

韩英在保证社会读者需求的同时,特别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问题。她主动与县政协、县妇联对接,开展“图书扶贫”活动。燕子岩村、鸟王村等4 个贫困村原来建有书屋,但有名无实,造成资源浪费。她就给这4个书屋捐了4000多册少年儿童图书,使书屋成为200多个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去处。

她还设计价值40元的“送书卡”,捐赠给县城中小学的贫困学生,让他们自己到书店选书,还经常抽空配合老师上“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励志课。近3年来,韩英为“图书扶贫”捐赠的总值已超过100万元,其中除20万元是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争取到的专款外,剩余部分都是她创业的“辛苦钱”。

石板村、威远村生产优质的红米,因为缺乏加工和包装,销路不好。韩英就带几个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回来做精加工精包装,打开了销路。去年仅她的书店就收购两万斤,加工成1斤装的小礼品,赠送给买书的顾客。几年来,韩英为燕子岩村、马场河村修扶贫路,为贫困学生上学,为贫困户送春联,为县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们捐善款6万多元。

韩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被黔南州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面对大家的夸奖,韩英总是谦虚地说:“全民阅读也是建设文明高地的内生动力。我要感恩时代,力所能及办好事,努力做一名推动贵定县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心人。”

相关文章